第24部分(第3/4 页)
个锦州市人民政权。从此,拉开了解放全中国伟大战争的序幕。人民站起来当家作主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往昔,爱国将领只能以《满江红》的慷慨悲歌告别人世,如今,将士们迎来的是《东方红》嘹亮的赞歌,是新中国灿烂的黎明,这天壤之别的巨大变化是来之何等不易,是多么值得我们珍惜啊!
注释:
①见《长城风暴》一书第48页。
②同上第51页。
朱元璋亡汉之战
公元1360年,元末爆发的农民起义中的红巾军头领陈友谅杀了他的领导人徐寿辉,自称王,国号汉。不久,便兴兵###另一支起义军朱元璋。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说:“从道义上说,后发制人必定胜利。我以逸待劳,有什么忧虑不能取胜啊!用库存财物拿出来激励士气,用襟怀诚实来加强部队的团结,用伏兵伺机发起进攻,取得威望和获得大胜,以成就帝王的事业,就在这一举了。”有人建议,先收复太平以牵制敌人,朱元璋说:“不可,太平是我新构筑的堡垒,壕沟深固,陆上进攻必然不易攻破,陈友谅从水上进攻,所以被他夺去了。今敌人占据上游,水军的兵力为我军的10倍,敌强我弱是很难收复的。”有人主张主动迎击敌人,朱元璋说:“不行,敌人知我军主力出击,必然以一部分兵力进行牵制,而以水军主力顺流奔建康,半天就可以到达。”为了战胜陈友谅,朱元璋决定由胡大海率部分兵力去攻打信州以牵制敌人的后方,又对康茂才说:“有一个任务交给你,你能完成吗?”康茂才说:“惟命是从。”朱元璋说:“好,你过去与陈友谅关系很好,今天他来进犯我们,我想让他快点来,非你出面不可。你写封信假装投降,约定作为他们的内应,让他快点来攻,谎告我军情,使他分兵三路以削弱其力量。”康茂才说:“就照你说的办,我家有一看门人,从前侍候过陈友谅,让他去送书信,必定会成功!”朱元璋又与谋士李善长商量这件事,李善长说:“刚才还担心敌人来犯,为什么又想方设法让他快点来呢?”元璋说:“陈友谅若与张士诚合伙,我们怎么对付得了呢?只有先消灭一股,那一股就好对付了。”李善长点头称是,依计而行。
康茂才的看门人来到陈友谅军中,送上书信。陈友谅看后非常高兴,信以为真,问:“康茂才在哪里?”看门人说:“正在驻守江东桥。”陈又问:“那是座什么桥?”看门人答:“木桥。”然后,陈友谅好饭好菜招待了这个从前的仆人,并对他说:“到时候,我们呼喊老康为联络信号。”看门人满口应允。回到驻地,他就向朱元璋一一汇报了,朱非常高兴,忙命李善长连夜将木桥换成铁石桥。第二天,木桥不翼而飞,一座铁石桥修造好了。6月23日,汉军水兵进至大胜港,朱元璋从容不迫指挥部队进行防御。港内狭窄,只能容纳两条船进入,陈友谅忙指挥撤退,进入大江后,直冲江东桥。他原以为那桥是木制的,谁知是铁石结构,惊恐异常,连声高呼:“老康!老康!”也无人答应,才知受了骗。陈友谅马上和其弟陈友仁率领1千多只舰船冲向龙湾,又命1万士兵上岸构筑阵地,此时汉军士气还比较旺盛。
时值酷暑,朱元璋身披紫色软甲,打着凉伞指挥作战。他看见士兵汗流浃背,赤膊上阵,便命人去掉凉伞,说:“我要和将士同甘共苦,现在天就快下雨了,各部队马上开饭,趁下雨前吃完饭发起攻击!”大家不相信晴天白日会下雨,正疑惑时,忽然东北方乌云蔽日,片刻,大雨倾盆。这时,朱元璋举起红旗下令进攻,各路将士都已酒足饭饱,听到号令立刻发起攻击,汉军慌忙迎战。战斗刚一打响,雨突然停了,大将冯国胜、常遇春的伏兵发起了猛攻,徐达的军队也迅速赶来投入战斗,张德胜、朱虎的水军一同参战,内外夹击。汉军眼看招架不住了,没多久溃不成军。溃败的散兵跑去登船,正遇退潮,船只搁浅,仓促间不能推动。朱军掩杀过来,汉军被杀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被俘的就有成百上千。汉将张志雄、梁喻兴、刘世衍纷纷投降,朱军缴获巨舰百余艘,最后,在乱军中陈友谅侥幸驾小船死里逃生。
战斗结束后,人们搜得康茂才写的那假投降封信,朱元璋看了,冷笑道:“他们愚蠢到这等地步,真叫人好笑!”
清军灭明之战
公元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13万,围攻宁远城(今辽宁省西部)。并给宁远守将袁崇焕写信,劝其投降,遭到严辞拒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五、用间篇(9)
袁崇焕,是明朝兵部尚书孙承尚的部下,他“为人机敏,胆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