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勿夸我钟可刜。
不如持我决浮云,无令漫漫蔽白日。
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
周洛啧啧赞叹,却道:“此剑既是王爷家传珍品,卑职怎敢夺爱。”
嗣秀王道:“剑本凶器,通剑道者,自当开疆拓土,保国安民。宝剑若藏于深宅锦匣之中,空自埃蠹,岂不徒费前人名匠心血。可惜本王不是武将,无法上阵报国,唯愿将军多斩几个鞑虏,或可一舒本朝数载郁结之气。”
周洛见秀王如此慷慨,感奋不已,道:“他日若能为王爷驱驰,必效死命!”
刘辰翁亦赞道:“宝剑赠英雄,周贤弟回去后好生杀敌,我等在朝中也必竭力所为。”
众人一时畅快开怀,欢饮阔论,觥筹交错之际,周洛拔剑起舞,为大家助兴,自是博得满堂采。
不多时,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江万里轻捋白须,黯然道:“若是此刻云孙亦在便好了。”
邓剡道:“可惜文山兄远在赣中,否则的话,以他的雄才伟器,定可助我等一臂。”
万里叹道:“云孙才气纵横,就是太过执拗。”
周洛一时不知其人,便向旁席的刘辰翁请教。
辰翁道:“这位文山兄,却是我大宋第一等了得的人物。”原来此人便是我华夏一代大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赣中庐陵富川人,原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少年时曾入白鹭洲书院,正是江万里之再传弟子。保佑四年,年方弱冠的文山随父赴京应试。殿试中,以“法天不息”为题作御试策,洋洋洒洒,正切时弊,考官王应麟大为惊叹,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理宗大悦,钦点为状元,可惜四天后其父文仪病逝,天祥只得回乡丁忧。
五载后,已为刑部郎官的文山上书,请斩弄权乱政的太监董宋臣,未果,反被外放,其后宦海沉浮数载,多为外任,现下正为知宁国府一职。
天祥不止忠义无双,德才俱备,还是当世有名的美男子,史载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周洛听罢,对文天祥钦慕不已,暗想:若他日得见这位文大人,定要好好结交一番。
这一席至黄昏方散,秀王直送众人出了庄园门楼之外。
周洛道:“此间一别,不知何时相见,前方战事紧急,卑职先行去也,愿他日再能相聚痛饮。”说罢一揖倒地,然后回身上马,后面屈显跟着,直往西北官道去了。
夕阳西落,纤云如金,清风吹拂下,树影摇曳婆娑,枝叶沙沙作响,偶然间还夹杂着几声老鸦的嘶叫。众人望着周洛渐行渐远,都不胜唏嘘。
自此,周洛与屈显一路向西北而去,先走陆路,后又改行水路至江陵,不日间,已离襄阳不远,此时已至九月光景,天气逐渐转凉。
归程(三)
由于汉水两岸都已为蒙古人封锁,周、屈二人只得同来时一般,从城西万山的狭长小道中绕行。很快,已离城池越来越近。
屈显忽然道:“都监相公,等回到襄阳,您和刘姑娘就该大婚了吧?”
周洛被说中心事,脸一下子红了半边,忙道:“鞑虏未退,无以家为。”
原来襄阳府学中有位叫刘进的教授,乃宁宗嘉定年间进士,为人忠直正派,自不会结交些权贵,是以辗转数年却只做到八、九品的地方小官,后来被吏部一纸公文调来襄阳,在府学里一干便是二十载。
待到刘进年老,便辞官去职,在汉水边鹿门山创立书院,自任山长。
刘进平日清淡寡欲,数年来只有结发妻子相伴,从未另娶纳妾,四十多岁时方得了一个女儿,其妻却因难产而死。
刘进给女儿取名荇儿,从此相依为命。荇儿生的眉清目秀,十分乖巧端丽,加上自小家学渊源,不仅知书达理,而且非常贤惠,对老父百般孝顺。
荇儿长成后,一时间求亲之人无数,都是些州城里的官富子弟,刘进却皆看不上眼。
咸淳三年秋,阿术忽率蒙军犯境,先入南郡,取了仙人、铁城等栅,掳掠军民五万余,又突然回军扼住汉水要道,夺了鹿门山。刘进及书院中师生未得消息,一时猝不及防,于是被俘者多矣。
消息传来,吕文焕急点兵马出城,以荆鄂都统制唐永坚为主将,周洛为副,趁蒙军阵脚未稳之际,在西郊安阳滩以水军断其归路,又以骑兵冲阵。是役,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