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己身上。没错,他们因为里里外外都没有依靠,只好把父母的责任揽过来,扮演自己的父母亲。对小孩而言,这个负担当然无可言喻的沉重。他还来不及发展自我,父母的角色就强加到他身上,他必须了解成人的世界。他自己还是个小孩子,却得处处设想周到、斡旋其间、理解并且权衡局势。他为别人而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如此一来,不仅他的童年被窃取了,他的本质也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属于生命基础的安全感因此残缺不全。
我们活在世上,尽量不让自己受到伤害,一如齐格菲(Siegfried)在龙血中沐浴①,为的是不让世人识破他的弱点,然而人的脆弱无法全部被遮掩住。怎样可以让自己不受伤呢?情感上遥不可及是其一,头戴魔帽隐姓埋名亦若是。他的脸平静冷漠,教人看不透,别人永远无法得知他是什么样的人。至于无法抛弃的情感,他培养出一种能耐,即用意识来操控、分配剂量。心有所感的当下,学着在头脑清楚的情况下,让情感注入或退回去,无论如何不让情感自由自在地流露、发生;因为他认为感情是危险的。
附带说明一点,成人的感官印象也有极限;有些国家在审问犯人时,持续制造噪音,运用刺眼的灯光,以便耗损犯人的意志;长久的寂寞孤单以及昏天暗地也有相似的效果。当然,婴儿的极限要小得多。
综观上述,还有一点也意义重大,那就是婴儿是吃母乳,还是喝牛奶。母亲按时到婴儿身边,一起享受喂母乳的亲密,不仅让婴儿逐渐认识这个无条件满足他需求的人,他同时也兴起为人的第一个希望之光,心中充满感激和爱。不一样的人来喂婴儿喝牛奶,每个人对待婴儿的方式不尽相同,会使得婴儿初始的发展有些困难。这样的学习过程太复杂,和吃母乳的婴儿不一样,因为他不只和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我们知道分裂人格之所以形成,缺乏联系是其中的关键,那么,这里提到的母亲与婴儿之间少了一分亲密,也是重要因素。
所有我们描写过的创伤殊途同归,都会让婴儿从一开始就抗拒这个世界,保护自己,或者对这个世界感到失望。如果他在外找不到替代的人,他就缩回去,当自己的伙伴,以至于别人都不得靠近。如果他后来依旧缺乏正面的经历,上述的鸿沟,就会造成他倾向独立、自我中心、只与自己联系。
特定环境
在战争中长大的婴儿,与前文提及在特定环境(出生才几星期,四周骚动不安,如夜间轰炸、难民悲惨的命运、与家人分离、失去家园等)中长大的婴儿,很容易造成分裂人格:他们对家庭很反感;喜欢参加社团以及大型活动,在团队中有归属感又不必与人密切来往;与异性的关系多半不热络,也算一种。分裂人格的艺术表达震撼人心,但往往是排斥一切的。弗尔麦斯特(Fuhrmeister)和威森赫特(Wiesenhütter)合撰的书《新音乐》(Metamusik)中有此一说,只演奏前卫音乐的乐团与音乐家,练习之后往往觉得身心不舒服。
大环境也让西方人容易产生人格分裂:不够安全;生活舒适但危机四伏;我们的情感因大量无所遁逃的刺激而脆弱不堪,担心战争一触即发把我们通通毁灭掉;无法预知科技发展带来什么危害,我们觉得饱受威胁,唯恐人格分裂。现在很多人练瑜珈、冥想,借由毒品探索内心世界,嬉皮和游手好闲人士有意识地要消减高科技,以此对抗贫瘠的心灵环境,但又无法掌控全盘局势,我们的疑问一天比一天多。要战胜自然,研发超越时空的技术,较好的生活条件,处处使我们难以放开怀。
婴儿时期缺少应有的安全感,加上不利的环境因素,很容易造成分裂人格。至于出生前在母亲体内的环境是否有影响力,很少有人加以研究;即使有恐怕也只是揣测而已。史汀尼曼在他的书中写道,可以证明胎儿有听觉:让一位孕妇站在X光的仪器前面,然后按汽车喇叭,看得出来胎儿会缩成一团。也有可能,是母亲把自己的感受传给腹中的胎儿。如果母亲不接受怀孕的事实,孕育新生命时满心不情愿、敌视、拒绝,甚至对他怀着怨恨,子宫里的胎儿都会感到不安。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他与别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像一只不合群的黑羊,一天比一天孤独。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行为怪异的音乐家
一位才华横溢但个性倔强,不太与人来往的音乐家,几乎三餐不继。一位朋友帮他介绍了一个待遇不错、又符合他兴趣的差事,这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