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页)
严厉打击以权谋私。玩忽职守,贪污**等行为。这件事情,就叫给辛毗来负责。”
高远的治下经过改革后,士族没有了,收入那是暴增。
然而高远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明白,没有奔头就没有劳动积极性。因此他并没有断了人们致富发家的路。还开科取士给与所有人当官掌权的路。相信还会有良田万顷的富豪出现,但是这些富豪就不会有士族特色了。反而有后世特色,税是要足额缴纳的。并且,官方将会根据情况,制定类似最低工资、地租等,这些人也就不会成为万恶的地主,而只会是开明绅士。
高远富有后世特色的执政理念,令司马懿等人十分钦佩。比如耕者有其田,比如高薪养廉。一方面百姓富裕。府库收入增加,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官员的待遇,体现出了主上的关怀。
高远重建御史机构,意图在与清明吏治,自然得到手下的支持。
随后陈琳提到了一个问题,“主公,三百余人中举,而还有四千余人没有考中。许多人难免有些怨言。属下想,这些人也是能够识文断字的。若是能够安置,一定十分有利。”
高远闻言微微点头,来到这个时代久了,他当然知道九成九的人都是文盲,目不识丁。人民目不识丁,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简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为什么后世百年,科技发展迅速,那都是普及教育的功劳。
为什么后世华夏几十年就追上了世界的脚步,因为扫盲成功了。
虽然高远只有一州半的地盘,但普及文化知识。也是重中之重。
高远说道:“孔璋说的不错,既然这些士子来了,就要留下。这些人的知识汇聚起来,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你们看,如何安置这些人?”
这可是四千多人,那里有地方安置这么多人?似司马懿、徐庶,也是紧皱眉头。
议事厅中,因此沉寂下来。
司马懿等人的思想受到时代局限,想不出来。
但高远思想却很奔放,在一千八百年前就普及教育,这令人十分激动和期待,哪怕最后没有完成霸业,就靠这政策,也能在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全民教育的启蒙者,这头衔绝对够硬。
因此,高远的思路更加开阔,他首先看向赵云等将领,道:“文远、子龙,你们说,若是士兵们识文断字,战斗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呢?”
张辽等人对视一眼,张辽急忙起身,行礼道:“主公,若是士兵皆能识字,自然就能够研习兵书兵法。为将者,之所以能够为将,武勇之外,懂得兵法才是最关键的。我军将士是不缺武勇的,那岂不是……。”
众人大惊失色,岂不是全都是将才了!
当然,这将才多是小将,但小将也了不得呀。
这边呜呜呀呀杀出去数万小将,个个会排兵布阵,战斗力绝对爆表。
赵云激昂起身,一礼道:“士兵们认识字后,紧跟着就能够一起学习兵法。对于行军布阵就更加有深刻的认识,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会上升一个新台阶。”
高远笑道:“咱们有五万主力军队,一人教导五十个人,这就能够安置一千人了!”
众将大喜过望,谁不想手下有文化,谁不想带有文化的兵。
高远又道:“另外,我准备设立随军教导员职位,以百人队为单位,这些教导员负责士兵的思想教育,思想安抚等工作。而像你们这样的主将、主官,只管作战,就不用在为后勤、士气等事情分心了。”
众将更加欣喜,这激励士气,安抚士兵也是要务。许多时候,主官多考虑军略,这专门有人去教导,就再好不过了。
“主公,还有三千人呢?”陈琳提醒道。
高远又笑道:“这个好安排,各地劳改所,是需要人去思想教育工作的。各地可以成立学堂,我想,作为父母,他们一定会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并且,那些有志向的成年人,也会充实自己。此乃全民教育!”他语重心长的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家国大计,教育为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众人彻底迷失在了高远后世的著名词汇之中,并傻眼了。
有文化知识的好处,谁都知道。众将十分高昂,而司马懿这些人,就想的更多了。这全民教育下来,就算是彻底打破士族对知识的垄断。然而人才辈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这一项政策,必定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
得民心者的天下,高远能够屡次击败袁绍、曹操,归根结底,是因为治下的百姓,全部支持他,因此士兵作战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