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页)
袁绍十余万大军围攻下邳和小沛。
离间计,挖墙脚不成的曹操再次大败,恐高症大爆发,便感到:“还是不要再惦记高孟严了!”
他便对众臣说道:“战败之责在我,此刻,当外御强敌,专心内部发展,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曹操拥有河南大部,陕西一部,关中,关西,关东,皆是富裕之地。静下心来,大力发展,以守为攻,才是上策。
谋士们便感到,目前也只有如此,这就算定下了未来的计划。
曹操不禁唏嘘不已,道:“在高孟严那里,竟然损兵折将近乎十万!”
他们这才发现,前后已经亏了这么多兵。荀彧不禁说了一句大实话,“我们都被高远弱小但却占据整个山西蒙蔽了眼睛,只认为他一触即溃,却没想到他会得到山西人的巨大支持。若是没有折损兵将,或能联手刘备,将袁绍赶回黄河以北。”
所有人对待高远的问题上都走了眼,只认为兵少的高远占据的地界是一块肥肉,谁知竟然内藏钢针,谁去咬,都是一嘴血。
曹操又暗骂了一顿卑鄙,无耻,心说没准就是高孟严故意一副弱弱的模样,就是勾引人去开刀。想到这里,顿时又是一阵恐高症大爆发,最后道:“并州虽然易守难攻,但高孟严想要走出并州也没那么容易。既然袁本初只是守备他,那么我们也是如此,当与袁绍一决雌雄后,再回头收拾高孟严也不迟。”
于是,曹操加强了洛阳一线,黄河岸边的守备力量,严防高远渡江。便开始专心于地方建设,又时不时的小兵力偷袭袁绍,以帮助刘备继续撑下去。
曹操战败的消息传到了袁军前线的衮州。
坐镇濮阳指挥中原战事的袁绍知道后,大喜过望,他立刻召集麾下文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曹孟德在高孟严那里吃了大亏,损失了五万兵马,骑兵又一次全军覆没。他如今没有任何的机动兵力可言,正是我军进攻官渡的最佳时机。”
诸将对此深表赞同,但军师沮授另有所想,道:“主公,颜将军和田军师在徐州的作战已经是最后阶段了,现在进攻曹操,不如进攻徐州,打下徐州后。主公坐拥五州之地,衮州、徐州两面夹攻曹孟德,入主许都,解救陛下!”
身边没有了勾心斗角的谋士后,袁绍越发精明了起来,他听从了沮授的进言,从青州调来长子袁谭镇守官渡。他便率领大将文丑、张郃,又有牵招、蒋義渠、吕威璜、梁习等人,抽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下邳。
就此二十万大军攻打刘备,声势之浩大,已经有了席卷中原得态势。
曹操也被袁绍的武装力量震慑住了,并更加后悔进攻高远,乃至于损兵折将,在中原十分被动。然而当时进攻的时候,他也却是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败的如此之悲壮。(未完待续。。)
ps: 感谢:醒阅书中 、绝恋ぁ血 投出月票
感谢:风家123青春、喜安蓓、鑫仔恶魔打赏。
第一百三十五章 思想与教育
袁本初的战争潜力是巨大的,就算是在他死了之后,三个儿子依旧共计三十余万大军,打来打去了好多年。
然而高远得出现,打乱了历史的进程。
袁绍多次败给高远后,总结出了经验。制定了先取中原,后剿高远的策略。这三十万大军压在官渡…小沛…下邳一线。刘备的两座孤城已经风烛残年,而曹操心惊肉跳,日日叹息,不该去攻打高远。
不过对于高远来说,渡过最艰难时期的他,难得进入到了平静期。
在河内的科举考试成功开考。
放榜那天,河内郡城内人山人海,都是看中举的。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那都是去给中举的报喜。鞭炮齐鸣,自然是高中者庆祝。
中举的披红挂绿骑马游街,更是不在话下。最后来到高远的府邸里,见面就是三叩九拜,直如同见皇帝一般。这来自于高远为寒门士子带来了出仕之道,此法赢得了寒门士子的心,寒门士子感激涕零,发誓效忠不在话下。
三日后,州牧府,议事厅。
高远堂上就座,左手司马懿、徐庶带队,右手张辽、赵云挂帅。
徐庶作出了工作汇报,“主公,三百二十八名各级官员,已经开始赴任,最远的五日内也能够到达任上。”
高远颇为欣慰,“相信这些有能力之人到达地方后,地方建设就能够步入正轨,并上一个新台阶。”他这几日有所想,道:“我准备重建治下的御史台,监察各级官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