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责任等课程。著名的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最近发现,很多刚进来的MBA新生很期待修习企业伦理相关课程,而在过去,这些课程相当冷门。
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企业在用人上更注重道德的考量。比如,IBM的人力资源部现在有这样的用人原则:绝不任用“带兵集体跳槽”的主管,也绝不任用带着前一家公司商业资源前来投靠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有道德瑕疵”。
“企业忠良”不仅仅是东方的提法,而且是企业、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性课题。
西方的管理文化在有意无意地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靠拢。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知道,西方文化在传统上是以显性的物理世界为解读对象,强调外在的秩序和规范,延伸到管理上,常常把人也做了物化,希望用程序和制度就可以完全归化,如上个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线”管理方式就被西方管理学者奉为楷模。但是,人毕竟不能等同于一个螺丝钉。一个螺丝钉只要拧在生产线上的某一个环节,它就会安分守己、尽职尽责。人就不同了,他有思想、有欲望,随时面对各种诱惑。他可以恪尽职守,也可以摇摆不定,甚至自行脱离“流水线”。当巴林银行把里森“拧”在它的“流水线”中新加坡分行的环节上时,里森这颗“螺丝钉”脱落了,巴林银行的整个“流水线”瞬间全盘崩溃。而东方文化的传统是以人为解读对象,强调内在的伦理和道德,如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第一步,也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忠良,靠修身。修身就是“全面伦理道德管理”的基础。
管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很多管理学的学者都在研究解决如何把企业最短的那块木板变长。例如,企业的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比较突出,是长木板;而企业的营销能力相对较差,造成产品积压,那么营销能力就成为短木板。这时,管理专家就要考虑如何解决营销问题。或者,企业销售不错,但扩大生产所需资金成为企业发展的软肋,成为短木板,那么企业上上下下都会着手解决资金问题……
殊不知,德行不是木桶桶壁上的木板,而是木桶的桶底——桶底漏了,什么也盛不下。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学》中说:“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了好的德行,才能把优秀的人才聚拢到一起;有了优秀的人才,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古代是农业经济,土地是种植业的基础,我们这里把“土”理解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创造财富;有了财富的应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德行才是根基,如同木桶的桶底,如果不忠不良,最根本的桶底没有了,再满的水也会漏得个干干净净。
txt小说上传分享
水生财(1)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并使之生长,却不与万物争高下和利益,总是安然处在众人都厌恶而不愿意去的低洼之地,这种品格,实际上是最接近于“道”的。
水滋润万物,赋予万物以勃勃生机,而并不为自己争取任何利益,的确到了“上善”的境界,堪称我们做人或行商的楷模。但问题是,企业毕竟是以赢利为核心目标的,不是慈善机构,如果只是付出,只是给予,估计没几天就关门了,因为手里的几个钱都“施舍”掉啦。
这真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继续在水中找一找答案吧。
水善利万物的结果是什么呢?每个人可以看到的事实是:森林茂盛,郁郁葱葱;芳草萋萋连绵,达于天际……这是水为这个世界带来的客观结果。那么,水又为自己带来了什么呢?如果只是一味地付出,会不会带来干涸枯竭的后果呢?答案是否定的。水恩惠万物,虽然主观上不为自己争取任何利益,但客观上,水的善行,却使自己获得了莫大的利益。我们想一想,水的仁德,造就了万物共生的优越自然环境,江河所经之处,森林、草地形成的良好植被,使雨水能够及时补充汇聚到河流中去,弥补了因空气蒸发和土壤渗透而流失的水分,才使得江河可以长流于天下。假设水只是关注自己,不愿去恩泽众生,那么可以想见的结果将是,土壤逐渐沙化、寸草不生,水自身的生存环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