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 衰朝闲话寅先知,逃只逃也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 留朝梁栋多如许,小曹空闲别上题。】
青冢怀古 其七 【 寝终怀故 奇七 (且)】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祸水茫茫应不留,冰悬脖颈除众仇。】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汗家制度诚堪叹。临乱应懴万古羞。】
马嵬怀古 其八 【喂马怀故 奇八 (不)】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寂寞只恨饥寒光,温柔已断付东养。】
只因遗得*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 只因已得弘流济,雌儿衣襟尚有香。】
蒲东寺怀古 其九 【圃草冻死怀故 奇九 (救)】
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小红骨健嘴声轻,私夜偷袭枪挫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虽被胡人死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梅花观怀古 其十 【又见梅花怀故 奇十 ( 死 )】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悲哉!她是谁?十二回中有她。】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 叹完暮已倾象倒,一别小红又一年。】
聪明的读者可看明白?这十首诗的顺序字之前,都加一“其”字,而《红楼梦》其它诗均无此例,证明作者有着重提示之意。果然,“一二三四五六七*十”,隐含十个字,四句话,那就是:
要俩先死,勿溜,且不救死。
显然,这十首诗不仅说十件大事,而且还隐藏一道密旨,纵观全诗,刀光剑影,充满杀其,诗的背后,到底隐藏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呢,且看下文分解。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节 “真事隐去”假死奇案
上节由秦淮壁上诗牵扯到薛小妹《怀古诗十首》,本想弄清史实与《红楼梦》一书之间
的对应关系,没想又引出一段惊天动地的奇案来,我只好将原来的话题暂且打住。先将“要俩先死,勿溜,且不就死”这十个字的背景分解明白。我原以为“九”谐“救”是对的,关系救谁的问题,当时考虑曹寅写到这一回时间在雍正十三年,雍正谋害康熙篡位,命曹寅别管闲事,仔细想想光凭推测难以服人,而“救”若改“就”,则容易解释了,事情原委可能是:康熙软禁曹寅父子不久,又放了出来,给了他们一段时间的自由,继续隐姓埋名去想办法凑钱。他俩必须死,但不是现在去死,假如现在去死,康熙就被动了,因为巨额亏空不补,无法对群臣交代。或许就是在这段自由时间里,父子俩由北京返回杨州途中,在秦淮照壁上题下那三首诗,在此就不推断了。
为了让读者对“假死案”的起因有一个清晰轮廓,有必要将曹寅的身世作一番介绍。
曹寅生于顺治十五年九月七日(1658),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还有一个很少用的号就是雪樵。先世为汉族,原籍奉天辽阳(今辽宁)。其祖父曹振彦曾为大同知府,父亲曹玺以内务府郎中首任江宁织造,在任达二十二年之久。祖孙三代虽为满洲贵族包衣(奴仆)。身世卑微,却地位显赫。专门负责为皇室采购物资,并负有了解江南政治情况,结交汉族名士,做明代遗民的*工作等使命,实际上,曹寅是康熙派驻在江南的政治代理人。曹家自此进入所谓六十年全盛时期。
曹寅天资聪慧,十五岁即中举人,不仅善骑射,还能诗通词曲,作有《楝亭诗钞》、《续琵琶记》等,也算是个有名的诗词曲作家。自到江南后,他又结交了许多文人学者,如戏曲家洪升、尤侗,以及杜岕、顾景星,著名诗人朱彝尊、施闰章,叶燮、赵执信等,与之经常交流切磋,文学造诣日深。又汇刻前人文字多种,校勘颇精。寅弟曹荃也是一个画家,故曹家也算得江南书香门第。
曹寅十六岁入宫为康熙御前侍卫,也曾做过康熙伴读。曹寅母亲孙氏又是康熙乳母,因两人同吮一奶长大,故一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