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中国流量明星排行榜全部 > 第13部分

第13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游戏降临:从单机开始逐步成神斗罗v:从捡到失忆的比比东开始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

,李东生启动了旨在进行跨国并购的“龙虎计划”。TCL先是收购了美国一家生产DVD播放机和录像机的公司Go…Video(高威达),继而买下德国一家濒临破产的彩电公司施耐德。2004年1月29日,TCL与全球电子消费产品巨子法国汤姆逊集团签订成立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的合同,新的合资公司年销彩电180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仅仅半年后的8月31日,TCL又宣布与阿尔卡特共同组建排名世界第七、中国第一的TCL—阿尔卡特手机公司。

按照李东生的设想,在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后,TCL将不仅获得在欧洲市场的渠道和品牌,而且可以获得汤姆逊的海外工厂以及CRT电视和DLP背投电视的大量专利,这可以让TCL绕开欧美市场的关税和专利壁垒。同时李东生也判断CRT电视仍将是未来市场的主流,而DLP技术甚至会比LCD更有前途。

TCL对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收购也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搭配:当时TCL的手机年产量为900万台,市场全部集中在国内,而阿尔卡特的销量是1200万台,其中90%的市场是在国外,二者的结合是完美的互补。李东生当时也确信,尽管阿尔卡特当时处于亏损状态,但通过TCL的成本控制模式完全可以扭亏为盈。

如此大手笔的举动,也让TCL即刻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李东生被美国《时代周刊》和CNN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接着又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中央电视台颁奖仪式上,李东生慷慨陈词:“TCL要成为中国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没有敢于成为先烈的勇气,就不可能成为先驱!”

就在TCL风风火火地进行高调并购的时候,联想的海外并购也在不声不响中按部就班地进行。联想的目标并购对象是全球最大的IT公司——IBM的全部PC业务。

“2004年12月8日将成为联想人一个伟大的日子,也必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这是当天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和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联合发出的致联想职工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就在这一天,一个称为“石破天惊的消息” 被媒体广为报道:中国内地最大、全球排名第八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宣布斥资亿美元整体收购IBM的PC业务。

这次并购涉及的资产涵盖了IBM的所有笔记本、台式电脑业务及相关业务,电脑的品牌及相关专利,以及相应的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还包括IBM的一个生产厂和两个研发中心。这让联想不但获得IBM这个“蓝色巨人”、“人类计算机技术的发明者与领跑者”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全部知识产权,而且也取得了在世界行业市场中享有最高美誉度的“IBM”和“Think”品牌的五年使用权。

并购后,联想的销售额一举扩大了4倍,之前联想的PC总销售额为30亿美元,而并购后联想的销售规模达到120亿美元,PC出货量达到1190万台,成为仅次于DELL和HP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

并购也使得联想获得了IBM在全球的销售渠道。此前联想只有大约3%的收入来自于国外,而且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并购后,联想的销售网络遍布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

柳传志后来说:“1985年初,我第一次参加IBM的PC代理商会议,端坐在最后一排,怀着科技人员刚刚下海的心情,紧张而兴奋,这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始。20年后,也就是2004年底,我代表联想集团,在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文件上签字,感受到全中国乃至世界目光的注视,同样让我感到紧张和兴奋。这是联想两代人梦想的实现,同时又是一个新的事业的开始。”

第五章 突围之路(6)

2。 先烈与先驱

尽管TCL与联想发起的跨国并购行动有太多相似之处:二者同为国内行业市场中的领军者,并购对象都是国际市场中具有领导地位的跨国公司,并购都获得了产品的知识产权、销售渠道、品牌使用权等中国企业所亟须的要素,甚至二者实施并购的时间也前后相去不远——但并购后,TCL与联想却走出了一波完全不同的行情。

TCL在并购后不久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家电市场发展方向并没有按照李东生的预期运行,由于李东生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失误,导致TCL并购后的业务状况急转直下。

2005年以后,LCD(液晶投影机)技术开始成为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落跑弃妃:王爷爹地是混蛋孤钵-满朝凤华一梦上北大嫣然笑,皇后乱红尘一吻偷心仙脉传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