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通过搜寻寻找出来,童年时期你都有哪些思想观念。同你的亲戚们交谈,看看以前都是怎样一回事,这些亲戚有父母、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叔婶婶、爷爷奶奶等,当然还有自己的朋友。小时候的思想观念有哪些至今还在影响你的生活规范?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哪个思想观念还在起作用。这个是不难做到的,我们可以找找看,有哪些情况会一再反复地出现,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共性。最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情形是可以改变的!
一个人能够意识到一件事的存在,并不表明他就想要影响这件事。必须再进一步行动才能确定,这个人是否真正想要改变事物。
首先你必须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个人行为,然后在此基础上决定,你是不是想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变。
找寻出来,有哪些期待值在左右你的行为,这其中也包括没有意识到的期待值!
人的期待值在发生影响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在引导人的行为过程中,并不取决于行为人是否意识到了这个期待值的存在,是否有意想要这么做。
找寻出来,你对其他人有什么期待值,你能满足其他人的哪些期待值。
对在儿童时期接受的不良影响认识得越深刻,就越容易发现潜藏的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期待值。由自己的生活经历造成的期待值也同样如此。在这个方面我们要注意的是,有些话语能把人的期待值不由自主地引导到某一个特定的方向,这类话语很有可能就是构成预感自行实现的重要线索。有的时候,一个人的长相就可能会引发出其他人的期待观念,例如,尽管我们根本不认识一个人,但是就因为她和以前的一个女友长得很像,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个人挺可亲的。这就是说,如果我们期待着一个人是可亲的,那么我们就会对他抱以热情,并立即发现出他身上可爱的一面。
人的期待值常常是和某些特定的长相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戴眼镜的人在常人眼里是有学问的,勤奋的,缺乏幽默的;金发女郎常被看作是性感的;一个人如果衣着讲究,别人就会以为他有学问;一个人的长相如果能引起好感,那么别人就会认为他是聪明的;甲某和乙某长相相似,别人就会把乙某的性格特征转移到甲某身上去。很多人都会顽固地坚持这种以往形成的固定概念,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偏见是很困难的。
既然这就是我,那我就这样了
每个人对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吸引力都有一些相当顽固的看法。这种对自己的看法形成于儿童时期,滋长于童年时期的土壤,在生命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定势。在以后的生命长河中,人们一直会以这种自我价值观为原则生活。在自己的各种生活经历中,人一般只会汲取符合自己生活观念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则被过滤掉了。于是预感自行实现不断得到加强。
因此如果一个女人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单独度假,就有可能引发并发现,她甚至不敢一个人外出旅行。
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行,他学习建筑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止;一个人觉得自己一向行动缓慢,他的内心中就不可能萌发学习滑雪的愿望;一个人觉得自己非常胆怯,他就很难高傲起来;觉得自己很无聊的人,一般就没有兴致去找别人攀谈;一个人看不起自己,就不大容易觉察出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或者他会把别人的尊重看成是对自我消极评价的印证。
你能设想自己找一个周末单独出去郊游,或者独自一人外出旅行吗?
你能设想去学滑雪训练操吗?
你能设想单独去上交际舞初学者培训班吗?
海伦在一家女性用品商店当营业员。星期六,她非常不情愿地独自一人坚守柜台,她站了整整一天,老板娘对她表扬了一番。海伦对此的评价却是:“她从来就没有信任过我,这哪里是什么表扬,还不是因为我,她觉得轻松了。”
一个从不相信自己的人,常常会把自己取得的成就归功于其他外在因素。英格博格给自己的厨房设计了一个方案,而且还画了图。厨房设计专家见了她的设计大为惊讶,她自己却不以为然地说道:“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各类厨房广告书上都有很多范例,至于画图嘛,那是我从父亲那儿学来的。”
预感自行实现(5)
一个人如果把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而把失败归咎于自己,这表明他对自身价值的评价是消极的。这种人即便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去认真学习,艰苦工作,他们仍然不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会不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