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片中交代的汉娜行为善良,十分渴望和迷恋读书,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她的罪恶是那个特定时代与环境造成的,她本人没有选择的余地,或者说,她没有选择的自觉和勇气。
作为一个一心向善的囚禁者,在关押了二十多年后,汉娜被允许释放出狱。
而已经年逾七十的她将回到哪里,哪里才是她晚年的归宿,这是人人都有的疑问。监狱找到二十多年来唯一同汉娜保持联系的米克,希望他能够帮助汉娜。而如何面对自己十五岁时的荒唐恋情,他是否还有勇气和必要来承担这种责任呢?
面对因为自尊而深陷牢狱的汉娜,面对老迈而来日无多的汉娜,观众多么希望米克能够迈出帮助汉娜的这一步!汉娜无疑是可怜的,而米克有必要为自己年轻时的荒唐而承担一个人的后半生吗?答案并不是只有一个,米克即使选择回避也在情理之中。而艰难挣扎过后,米克最终还是选择了承担,让观众很松了一口气。
但这种承担是非常有限的,仅是生存意义上的——替汉娜找到住处和工作,剩下的,汉娜明知是奢望,却又满心期盼的情感温暖,米克给予了含蓄却明确的拒绝。
彰显温斯莱特深厚表演功力的一幕,发生在探监时刻。那是汉娜与米克分开二十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年少的男孩儿已经完全长大成人,并且身为人父,那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女子也已经变成佝偻老妪。两人四目相对,完全不知所措。凄惶与百感交集中,嘴里轻唤着“孩子”的称谓,汉娜迟疑着,却分明又是十分渴望地,将自己的一只手向桌子那边的米克伸过去。那只手伸得那样富有情感,仿佛蕴含着千言万语:是曾经感情的倾诉么?是对此时米克行为的感激么,是因为长年的孤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与温暖么?……什么都有了,直伸得人潸然泪下。
而与汉娜期待的相反,米克只是礼节性地与那只手浅浅一握,脸上充满了冷漠,紧闭着双唇,似乎希望会面赶紧结束。在告诉汉娜自己第二天会来接她出狱的同时,米克站起身来准备告辞,而汉娜分明又将自己的身体向他倾斜,那是一个渴望拥抱的明确表示,可米克依旧冷漠着,一侧身,坚决地走了。
这个冷漠,把汉娜推向了死亡。
没有感情,没有亲情,监狱内外的活着又有什么区别呢?在出狱的前夜,汉娜踩着伴随她日日夜夜的录音和书籍,选择了悬梁。
电影对人性的解剖和表达是丰富和深入的。汉娜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文盲,为了尊严,她选择了放弃自由;而米克为了不让自己的荒唐岁月被人所知,遭人耻笑,在一个生命自由面临被剥夺的时候,他选择了沉默。沉默的代价是二十多年的惶恐不安,是二十多年的良心考问,是竭尽所能源源不断地、仿佛赎罪一般地用录音读书的方式向狱中人表达歉意和安慰。而更有一个情节,加重表现了汉娜作为忏悔者和赎罪者的悲剧:她将自己在狱中劳动攒下的七千多美金,托大卫转交给那位幸存下来的*作者,以祈求死去人们的原谅。但那位身居豪宅的优雅高贵的女士,似乎对汉娜的虔诚赎罪心理不感兴趣,当她知道了米克与汉娜的关系之后,便怀着一丝不易觉察的轻蔑,拒绝了汉娜的心意,并将窘迫的米克晾在一边,走了。女作家选择了不原谅,至死不原谅。
他者人生——与影像面对面的时光(3)
这是我近一段时间以来看到的一部很好的电影,对人物命运的叹息,让我内心充满了伤感与压抑。尽管现实的人生比这更残酷血淋者比比皆是,但艺术的力量,或者说悲剧艺术的力量,恰是把那血淋淋无情地撕扯开来,让你愈加心惊肉跳,愈加灵魂震颤。
温斯莱特的表演是精彩的,准确而到位,获得金球奖与奥斯卡奖当之无愧。
在好电影的世界里,我从来都是幸福的,哪怕我的情感被它纠扯和煎熬。或许因为我这个人缺乏娱乐精神,我的审美从来都偏向严肃,所以那些纠缠和煎熬都是我乐意承受的,或者乐于享受的,因为那有助于我个人情感世界的丰富与成长。
同美国好莱坞标准格式化的电影相比,我更喜欢欧洲电影,其中又以法国电影更甚。法国电影擅长描写人物关系、人物心理、人物情感,法国电影总是十分耐心,不急不躁,法国人对任何不起眼的小故事都津津乐道。那种津津乐道的耐心与细致,以及由此产生的乐此不疲,是简单贪玩的美国电影从业者难以想象的,同样也是现在心浮气躁的中国人难以想象和靠近的。那样讲故事需要技巧,需要耐心,更需要自信,自信观众会听你讲。
法国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