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秦乾第一次交锋(第3/7 页)
行动。他在深夜里趁守军疲倦之际,秘密打开了城门,并将一面白帜挂在城楼上,作为接应信号。
关宁得到信号后,立刻带领一支精锐部队,趁夜色悄悄进入少梁城。秦军士兵轻装上阵,迅速占领了城门口,切断了守军与城内的联络。
当马国成得知城门失守时,已经为时已晚。关宁的精锐部队如猛虎般冲进城中,直接攻向少梁城的指挥中枢。鲁统带领叛变的士兵从内部发起攻击,少梁城内一片混乱,守军毫无抵抗之力。
关宁带领部队直奔少梁城主府,马国成试图率领残部顽抗,但面对内外夹击,士气低落的守军最终溃散。马国成在绝望中企图突围,但他被关宁的部队围困,最终被俘。
关宁亲自押送马国成回秦,献于李宪。少梁城的失守彻底击垮了大乾在边境的防线,秦军得以顺利占领这座战略要地,为后续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占领少梁城后,关宁迅速稳定了局势,并下令将鲁统封为城守,兑现了诺言。同时,他开始整合少梁城的资源,补充兵力与物资,为接下来向大乾更深入的推进做准备。
李宪得知关宁智取少梁的捷报后,龙颜大悦,赐封关宁为镇国大将军,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与此同时,秦国在少梁的胜利也让东方六国感到不安,他们意识到,秦国的野心远未止步于此。
鲁统在稳固了少梁城后,凭借他多年在六国的游历和观察,逐渐摸透了六国与秦国之间的局势。在一次与关宁的密谈中,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趁大乾兵力分散、边防虚弱之际,率一支奇兵直接奇袭大乾的都城。
鲁统的眼神闪烁着自信:“大将军,如今秦军已经占领了少梁城,距离大乾都城只剩下一片相对空虚的防线。六国此时仍在互相观望,没有形成有效联盟,而大乾刚刚战败,士气低迷。若我们能突袭其都城,不仅可以一举击垮大乾的统治,更能震慑东方六国,令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
关宁听完,沉思片刻,虽然鲁统的计划雄心勃勃,却也充满了巨大的风险。
“奇袭大乾都城,固然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大胜,但如果我们失败,损失的将不仅仅是少梁城,还有秦军的精锐部队。”关宁微微皱眉,显然在权衡利弊,“我们毕竟孤军深入,若六国趁机联手,秦国的局面将会异常危险。”
鲁统则不以为然:“大将军,战机稍纵即逝。六国目前各怀鬼胎,短时间内不可能形成统一战线。况且,奇袭不需要大军压境,只需精锐轻骑快速突进,打乱大乾的节奏,我们可以兵不血刃地动摇其根基。正所谓‘攻其不备’,这正是我们秦国制胜的良机!”
关宁点了点头,鲁统的分析确实有道理,但他心里仍然无法轻易下定决心。毕竟,一旦失手,秦国可能会面临各国反攻的险境。
“鲁统,你的提议确实有其道理,但此举牵涉甚大,关系到整个秦国的未来。”关宁眼神深邃,显然已经在考虑鲁统的建议,“此事,我必须请示皇上,得到李宪的允准,方可行动。”
鲁统见关宁依然持保守态度,也不再多言,只是点头表示理解:“大将军的慎重是为了秦国万世基业,我也愿意尊重皇上的决断。”
关宁当即决定派人日夜兼程,将鲁统的计划上报朝廷,向李宪请示下一步的战略决策。同时,他也开始密切监控少梁城附近的动向,防备大乾的援军,以防局势出现任何变数。
秦都,长安,御书房内。
李宪将鲁统的奇袭建议告知瑶光,坐在御案后神情凝重,眉宇间微微皱起,显然在思索这个大胆的提议。他问道:“国师,鲁统提议奇袭大乾国都,你以为如何?”
瑶光沉吟片刻,目光透出一丝沉稳与睿智。她缓缓说道:“陛下,鲁统的谋划确有胆识,奇袭大乾国都的确是一招险棋。但依臣妾所见,现阶段贸然执行此计,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李宪闻言,略微皱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瑶光接着分析:“如今秦国虽在战场上节节胜利,马国成虽败,但大乾并未元气大伤。若我们此时奇袭他们的都城,首先面临的是大乾的坚固防御。大乾都城重兵把守,城内各大将领与谋士深谋远虑,绝非易攻之地。一旦攻势不利,反而容易暴露我军的弱点,激发大乾的全面反扑。”
李宪若有所思,点了点头。瑶光的话正中他心中疑虑。
他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秦国虽然强盛,但我们同时面临六国的虎视眈眈。若此时大举进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