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首词: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且不论该词的意境、格律如何,领袖对曹操的怀念、敬仰之情还是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看:一代雄杰毛泽东都不满意罗贯中对曹操形象的歪曲,主张替曹操翻案,可见我们的老曹同志冤到什么份上了!
得益于伟大领袖的照应,在那个不论古人今人都不能幸免被批的不讲理的年代,曹丞相能安然无恙,全仗着老人家那首诗在那里撑着,老曹同志比万代师表孔圣人幸运多了。
对于历史人物的冤情,一位文坛泰斗也有过此类不忿:
“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因为通常我们晓得,某朝的年代长一点,其中必定好人多;某朝的年代短一点,其中差不多没有好人。”
为什么呢?因为年代长了,做史的是本朝人,当然恭维本朝的人物了,年代短了,做史的是别朝的人,便很自由地贬斥其异朝的人物,所以在秦朝,差不多在史的记载上半个好人也没有。曹操在史上的年代也是颇短的,自然也逃不了被后一朝人说坏话的公例。
这位文坛泰斗进一步指出:“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这位要与老曹同志翻案的文坛泰斗,就是以民族的灵魂医生而著称的鲁迅先生。
看来想为曹丞相翻案的大有人在。
本人绝没有替曹操翻案的意思,只是想公正的送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曹操、一个鲜活的曹操,是非曲直大家耐心读完本文再做结论。趁空赶紧做点自我介绍:笔者姓孙,就是子子孙孙中的那个孙字,与齐天大圣孙悟空同姓,只不过那个老孙比我这个老孙本事大多了,人家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还会七十二般变化,着实令我这个老孙羡慕。
闲话少说,看俺老孙煮好香烂的狗肉,挂起羊头的招牌,把曹丞相风流韵事细细道来,寻求人民诋毁曹操的个中因由,各位权把拙文当酒肴,慢慢地品来。有道是:
千古风流诗一首;
黄沙淹尽王侯。
万家灯火却依旧。
残阳铺绿野,
愁月照荒丘。
南来北飞沧桑雁,
见证白云悠悠。
日出日落信天游。
长歌荡今古,
爱恨一曲收。
——《寄调临江仙》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阿瞒出道 (2)
二十岁前的曹操实在没什么值得显摆的。
历来不管哪朝哪代给自己的开国领袖脸上搽粉抹油向来不惜笔墨,奉魏晋为正溯的《三国志&;#8226;魏书》里对自己的太祖却是寥寥几笔: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注意:小孩子“机警”是好事,但要是有人夸你的孩子“有权数”就不一定是好话了;
这里的“任侠”也未必是褒奖,反正绝对不是郭靖郭大侠那个侠字;
“放荡”倒是写的明明白白的;至于“不治行业”,说穿了就是不务正业,所以“世人”也就是老百姓也就没把这孩子看成什么天生神童。
很敬佩古时的史家,要是在现代,估计他在那个被称为“浩劫”的十来年里也难说活过去。
说太祖小时好话的据史载倒是有两三个人:
南阳名士何颙分析过曹操:“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还有一个叫许劭(字子将)的名士,他这样对曹操说:“你这个人呀,如果在太平时代,可能成为能臣;要是在乱世,你就是奸雄。”老曹听了这褒贬难分的话哈哈大笑起来。至于这大笑是得意还是不屑?曹操至死没有曝光心里的真话,老孙不好替老曹妄定。(原话是: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要是有人这么评价今人的不管哪位,我想应该都与太祖的反映差不了多少,有人夸咱有本事,咱可能不至于大笑,心里还不格外得意?
另一个地位显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