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页)
社原来也不是这样安排,而是林松连夜带了重金赴省报打点,才中途变化了。再比如,今年初常务副省长卜国杰来在海北视察,廖志国获悉后前往陪同。像这类带有某种私谊的公务活动,省里一般不派记者随行采访,而于树奎照例会让林松安排在省报上进行宣传。两天后,省报一版发表了一幅体量不小的图片,以卜副省长光彩照人的形象为主体,于树奎笑容满面占据主陪位置,廖志国则只有一个表情冷峻的侧面。再看作者,林松的大名放在三个作者的第一位。上边两件事,廖志国都当着黄一平的面动了气,一次是摔了报纸,一次是撕了报纸。
当然,生气归生气,厌恶归厌恶,廖志国贵为市委书记,要拿下边县里一位宣传部长开刀,还真是不太好直接下手。何况,市、县委书记之间本就对立得厉害,更是不太好办。
廖志国不好办的事情,照例还得交给黄一平。所幸的是,现在黄一平操办这种事,无需绞太多脑汁了,因为背后不是还有个赵瑞星么?
25
赵瑞星拿着那份关于提拔林松的报告,约了黄一平到家里喝茶。
所谓喝茶,不过是个借口,实际上就是商量如何利用这个机会、采取什么办法,才能达到修理林松、拆掉于树奎这只臂膀的目的。
最近一段时间,黄一平与赵瑞星走得很近,经常坐到一起闲聊。闲聊的时间,大多是夜里廖志国回宿舍休息,或者是悄悄约了于丽丽、杨艳在阳城大酒店会面。聊天地点哩,刚开始是打游击,有时在两个人的办公室,有时在某个茶馆、宾馆,也有时会在哪个单位的会议室。不过,这些地方都不是很理想。夜里关在办公室,虽然也还清静,可万一让同事看到了,总归难免让人家生疑;市区的茶馆、宾馆,到处都能见到熟脸,再说两个大男人行踪、神态鬼鬼祟祟,弄得像搞“断背”的“同志”一样;至于单位的会议室之类,倒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预先同人家打招呼,先得解释大半天,而且也给对方添了麻烦。后来,就选了现在的地点——位于城郊结合部的一幢单体别墅,赵瑞星说是他亲戚的物业,但黄一平感觉就是他自己的私产。因为他们进来聊了几次,从来没有遇到过任何生人,赵瑞星对里面环境的熟悉程度,似乎也远远超出借用的程度。
中国式秘书3 第五章(4)
看得出来,赵瑞星是个谨慎的人,平常不太喜欢与人闲聊。这当然主要是出于职业特性。黄一平其实也是如此,身在官场核心圈,谨遵言多必失的古训。可是,出于某种政治上的需要,两个原本出言、交友皆谨慎的人,却很快就成为了一对绝配聊友,默契程度就像一对磨合了多年的齿轮。当然啦,于赵瑞星这一方而言,多一些接触黄一平这个大秘,主要是为了更好把握廖书记意图,便于做好工作;于黄一平这一方来说哩,除了熟悉赵瑞星这个人,巧妙传达廖志国的意图外,他还觉得赵瑞星确是组工队伍里的一个奇才,通过频繁接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久的将来,他到某个地区、部门做了主要领导,尤其是像县(市)、区长、书记那样的官员,处理人事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弄不好,你就可能让人家给蒙骗或修理了。
“这个林松,跟在于树奎后边跑得太远了,恐怕得想个办法拉他一把,也算是挽救年轻干部吧。”黄一平说得很轻松,乍一听有点像在开玩笑。
“是的,于树奎他们有本钱执迷不悟,林松一个小小的宣传部长,哪里来的这种本钱?关键时刻,组织上不帮他,就是对他最大的不负责任!可是,良机难觅哪。”赵瑞星也打了个哈哈。
“你是组织部长,再复杂难办的事情,到了老哥你这儿,也一定会有办法。”黄一平道。
“老弟过奖了。这事还真不太容易咧。你看啊,这林松不过是个副处职宣传部长,又是于树奎的心腹,我们若是想在海北动手阻力太大。当然啦,要不是考虑到廖书记与他们的关系,硬动手也不是不行。可是,万一弄不好,于树奎就会强力反弹,也给我们这边造成被动。要么不动,动则必有十成把握才行!”赵瑞星说。
“能不能利用这个报告,干脆顺应于树奎的要求,当真组织人马前去考察,然后在考察结果上做点文章?一个干部考察结果不理想,不也可以动一下?”黄一平问。
“这个我已经考虑过了。一般情况下,凭我多年搞组织工作的经验,想在这方面动点脑筋、做点手脚并不太难。你可能也知道,所谓民主推荐、测评之类,表面看程序规范、结果客观公正,其实完全由我们的人掌控局面。至于那种个别考察谈话,更是背靠背单独进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