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装上木制的柄。还有石制的刀,锤,镰,铲,锛等等,老爷爷都能做出来,并且一一的磨光装上木柄,他能够用骨头做出来鱼钩,鱼叉和弓箭的箭头,还能做缝制衣服的针。
依半坡人的能力,生产用的工具由始族人自己制作,不需要磨得那么光,做得那么美。就是说,在半坡时代有二类工具,一类是实际实用的生产工具,一类是祭祀用的文化工具。文化工具由专业的走工人制作。试想,用石制的斧子能够砍什么?再想一下,石器使用了百万年,一直是打制,为什么就一下子改成了磨制?
半坡人仿制了“古代的工具”,是仿给祖先看的。既然是仿给祖先看的,就一定要制作得精美些,带上艺术性。在祭祀的时候,成群结队的人群高举着经过了美化的石器向祖先显示后代人的进步。在今天,不是举行阅兵式拉出武器来炫耀一番么?节日里,舞龙灯,扭秧歌,不是扮做古人的形象吗?半坡时代已经普及陶器二千年有余,很多石器工具被陶器代替,可知这磨制的石器是半坡人的文化生活。半坡人的文化用品一定不止石器一种,一定还有毛皮的,木制的,动物神等等,这些都不能保留下来,不能为今天人知道。当着半坡地区的食物严重枯竭的时候,半坡人就不得不抛弃他们的家园,去寻找新的食物源。半坡人离去了,也留下来用过的文化用品。
(历史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多么难啊,六千年前的考古实物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却不知道它是仰韶人的文化用品。)
时间很长了,小姑娘该回来了,她是很守时的孩子,从来不在外面玩很长时间,爷爷很想出去找一找,只是这活脱不开身。事情就是这样,越是心急,越是觉得时间长。终于,火候够了,爷爷将火闷住,就急慌慌地去寻找。他直奔小姑娘常玩耍的地方,果然看见了,小姑娘躺在地上。老爷爷的心碎了,抱起小姑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求巫救救孩子,,巫接过孩子,摇摇头,“太晚了,蛇毒已经乌青了全身。”
到了安葬这一天,老爷爷给巫跪下,求巫将小姑娘像大人一样地安葬在外面的墓地,说,活着不能长大,死了也要长成大人。巫答应了老爷爷的请求,对小姑娘使用大人的葬礼。老爷爷用木板给小姑娘围起了一个棺(半坡人的墓葬没有棺)。在小姑娘的脚下,放了她的全部的玩具,一个尖底罐,三个陶钵。一位母亲还在钵里装了粟米。那三个石球就放在身下,腰间挂着79粒珠子那个丢失的耳坠也没有来得及补上。埋葬了小姑娘以后爷爷在小姑娘的墓旁挖了一个穴,晚上,爷爷躺在穴里,像生前一样地看护她。天黑下来,六年前的事情历历在目:
正走在路上,爷爷看到一个婴儿,已经没有了蠕动的力气,只有头还在本能地转动,吸吮那根本不存在的乳汁。这婴儿的母亲到哪去了?也许已经不在人世?想到这里,爷爷用一块毛皮将婴儿抱起来,就是现在的巫将老爷爷和婴儿都收留了。婴儿得到了始族母亲的乳汁,竟然活下来,爷爷求巫让自己来看护这孩子,巫满足了这位老人(三十二岁,已经是老人)的愿望。 “六年过去了,还是没有长大成人,”想到这里,老爷爷热泪盈眶。
仰韶人之二
始族时代(远古中华第二集)
仰韶文化
仰韶人之二
半坡人
二
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关于老爷爷和小姑娘的故事没有人还能记得。那一代的人都进了坟墓。半坡人的坟墓还是成年人在壕沟外面,孩子的在壕沟里面。死了的孩子由母亲保护。现在保护孩子的母亲也都不在了。年轻的母亲带了女孩们迁进新的村落,这里只留下年老的母亲,这些年老的母亲已经停止了生育。还有一些年老的依附来的人。这些人都不到新居去。他们在这里一直住到老死。留在旧居的大约还有二十个男孩,这些男孩子长大以后或依附某个村落,或参加狩猎队,这些出路由长大的男孩自己选择,看现在的样子,要不了几年年老的人都要死,年老的母亲在死前要安排好这二十个男孩不被遗弃。半坡人就是这样的生活方式。
这一天,一个十四岁的男孩被她的母亲叫到身边。十四岁的男孩不知道谁是他的生母,因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始族的孩子,所有的孩子也都由始族养大。母亲对十四孩说:
“孩子,你已经十四岁了,要不了几年就要长大成人了,在长大成人以前,你应当到外面去走走,看一看外面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
十四岁孩特别的跟这位母亲亲近,特别地听这位母亲的话。于是,他就走出去,这一次他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