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来,现在,还不知道这壕沟是防什么用的。想像在更早的时候,人生活在野兽中间,为了防止野兽的伤害,想出来挖壕沟的办法。到了半坡人时代,野兽的伤害已经不是很大的威胁,至少人与野兽各自有自己的领地。但是,习俗具有很强的惯性,壕沟的设置保留了下来,到了半坡时代用来防止家畜逃亡。 那么这二个各自独立的始族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格局表明了一种婚姻关系,它是母系氏族的一种婚姻形式,以母亲的生育为依据。母亲的“儿”和“女”分隔在沟的两边组成了两个姊妹群,或者叫作姊妹始族。
三天以后,狩猎队开始出发,这一次他们将在那个得到收获的地方营建新的住地。
大房中央的灶坑火燃烧得很旺,在灶坑前铺了一张用白菅草编织的蓆。蓆上面摆放着供献给娲祖的供品:粟,葫芦籽,还有一付羊的头,蹄。二十位猎手整齐地排列二排,在猎手的旁边是二个始族的孩子们。孩子们由母亲领来给猎手们送行,送行的仪式由巫主持。巫首先向娲祖唱颂词(据道德经):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堇。”(谷神在我们心里。她是生育之神。她是天地之根。)
仪式结束了,最后是喝肉粥。始族的孩子分到了跟猎手一样多的份额。每一个喝到肉粥的人都被告知,这是谷神的赏赐。喝完了肉粥之后,猎手们出发,他们带上娲祖的供品。他们将娲祖的供品送到华山脚下埋到土里去。这样娲祖就会收到供品。娲祖就在华山。
猎手们出了壕沟,全族的人目送他们消失在河谷的转弯处。最后,剩下的肉粥加水,加菜叶,由余下的人吃了。这时候,一个六岁的小姑娘端了自己的一碗肉粥送到巫的面前说,“巫婆婆,我的这份肉粥你吃了吧,大家都吃了,就你一个人没有吃,这一份你吃了吧。”
巫听了这小姑娘伶牙俐齿的话,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小姑娘只有六岁,她还不懂得巫在主持仪式的时候是代表神的,在神面前巫是不能进食的。但是可贵处在于小姑娘的话,洽洽表达了神的意愿,神的心肠。这正是人乞求得到的,在一个神圣的仪式中,出现这样的事情,在巫看来,一切都可能是神的预兆。
巫将小姑娘紧紧地抱在怀里,小姑娘的腰上挂了一串骨制的珠子,大概有七,八十粒,左耳下面挂了一个穿了小孔的石制的耳坠子。巫便问,
“这珠子,这坠子都是你爷爷给你做的吗?”
“是的,爷爷每天晚上给我磨一粒珠子。他说,他要给我磨够一百粒。”
巫又问,“耳坠子怎么只有一个?”
小姑娘回答,“原来有两个的,后来我丢了一个。爷爷说他做够了珠子就给我配耳坠。”
这时候,巫想送点什么给小姑娘。她突然想到,她有三个珍藏着的小石球。小石球,在今天,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对巫,对半坡人来说,不亚于今天的珠宝。巫将小石球取来,巫便萌生了收小姑娘做巫的想法。
小姑娘跑着跳着将巫送的小石球给爷爷看。爷爷正在烧陶窑。烧窑是很重要的活,爷爷因此没有去参加仪式。小姑娘将小石球给爷爷看过之后,将这三个小石球放进一个小口尖底的小罐里。小罐是爷爷为她烧的玩具,她有好几件陶玩具,尖底的小罐是提水用的,她还有一个粗陶罐,那是做肉菜粥用的。她还有三个一套的陶钵,这陶钵,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饭盆和菜盆。小姑娘将小石球放好之后,就去玩了(窑场在壕沟的外面)。
爷爷差两岁40岁,40岁早已过了寿命的大限。能活到这么大年岁,他很知足。他的愿望就是在死之前,给小姑娘做够一百粒珠子,补上那丢失的耳坠。爷爷是烧陶的高手,爷爷烧制的彩陶一向供不应求。爷爷还能够做骨器,做石器,做木器,能够在各种质料上转孔,他做了二十年的走工人,他走遍了这一带的大小始族和村落。他拿了几件做工具的工具, 总是有做不完的活。他在一个村落住下来,不但要修好损坏的工具,还要补足一批新工具。他做不过来。就带帮手。有时候,带上三个四个帮手,在一个始族里,他往往自己去采料,一做就是几百件的石器。
老爷爷不但是制作工具的高手,还是制作祭器的高手。什么是祭器呢?到了半坡时代,陶器的制作已经二千年有余,许多的石器已经被陶器代替,这些石器的样式也就用做了祭器。祭器一定磨得很光,做得很美。
老爷爷是做石斧的高手。老爷爷做的斧子不但有固定的形状,称手的重量,而且,有磨光的刃,凿了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