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里至今还囚禁着成千上万的美军战俘,那里有美国在道义上有义务解放的1700万菲律宾人。绕过菲律宾,麦克阿瑟将无法实现自己离开菲律宾时发出的“我还要回来”的誓言。所以,他态度鲜明地表示,“我认为这一战役是不会成功的”,日军在台湾的防御固若金汤,“没有空中支援,没有充足的军舰和基地来打击重兵防守的堡垒,直接进攻就是自取灭亡。”他认为,占领菲律宾的吕宋岛,是建立进攻台湾的飞机基地的大前提。
为了让军方领导人打消绕过菲律宾的念头,他甚至准备亲自去华盛顿兜售他的观点。现在,罗斯福总统亲临太平洋战区,这正是他麦克阿瑟说服总统反对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的天赐良机。
麦克阿瑟之所以坚持进攻菲律宾,其中固然有美国陆、海军争夺太平洋战争的主导权、他与尼米兹争夺太平洋战场主要指挥权方面的因素,但麦克阿瑟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菲律宾情结无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也难怪,无论是麦克阿瑟本人,还是他的家族都与这个太平洋岛国有着难以割舍的历史渊源。
这个热带岛国是麦克阿瑟父子在军事生涯中创造辉煌的舞台。
他的父亲亚瑟,多年来在美国国内一直晋升缓慢,可是当他以准将军衔率部来到菲律宾参加马尼拉战役后,很快就被提升为少将,后来又晋升为菲律宾军事总督、美国太平洋军区司令,进入为数不多的高级将领行列。
麦克阿瑟自己先后4次来到菲律宾任职,每次都会很快获得升迁。1903年,当麦克阿瑟第一次登上菲律宾岛屿的时候,还只是个十分不起眼的工兵少尉。1922年,担任过西点军校校长的麦克阿瑟重返故地,很快就出任菲律宾师的一名旅长,3年后又成为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1928年,第三次来到马尼拉的麦克阿瑟出任菲律宾军区司令一职,这个在当时并不太重要的职务却成为他随后平步青云的最佳跳板。两年后,他应召回国担任陆军参谋长,年仅50岁就拥有了每一个陆军军官都朝思暮想的军中最高职务,达到军人生涯的巅峰。
这片土地不仅为麦克阿瑟带来仕途上的好运,在他遇到困难时也能慷慨地伸开双手接纳他。1935年,麦克阿瑟从担任了5年的陆军参谋长位置上退了下来,面临着要么屈尊去做新任陆军参谋长的下属,要么年纪轻轻(相对于麦克阿瑟这种资历和军衔而言)就退出军队的尴尬境地。这时候,又是菲律宾人张开双臂欢迎他,邀请他担任军事顾问,授予他菲律宾元帅军衔,每年支付他万美元薪金和补助,这已是美国陆军参谋长年薪的4~5倍。此外,菲律宾还要在其防务开支的每100美元中,支付给他的46美分的酬金,足以让他在退役之后,过上富裕的晚年生活。麦克阿瑟对菲律宾人给他的的礼遇十分感激,他一生都珍藏着那顶绣着金线的元帅帽,帽子上最引人注目的除了24K金线,还有一只美国飞鹰。
对麦克阿瑟个人来说,这片土地给他留下太多太多的终生难忘的欢乐和痛苦。
当他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军官第一次踏上菲律宾的国土时,曾经在马尼拉歌剧院为艳丽的年轻歌手塔曼蒂的表演而神魂颠倒,如醉如痴。当他升任菲律宾军区司令官时,结识了漂亮的伊莎贝尔,并同这位年仅16岁的欧亚混血女孩秘密保持了4年的情人关系。当他出任菲律宾军事顾问时,结识了田纳西州的富商之女琼·费尔克洛思,并与她结成连理,成为患难夫妻。在琼的陪伴下,他度过大战前和大战期间那些令人痛苦而难忘的日子。最让麦克阿瑟动感情的是他一生中最尊敬最深爱的人永远留在了这里——他82岁的老母玛丽·平克尼·哈迪,在随他走马上任抵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后不到一个月就不幸去世了。这对于麦克阿瑟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雳。他一生都感激这位进取心极强的母亲,并把他父亲和他自己在军旅生涯中的成就都归功于她。麦克阿瑟曾对人说过:“是我母亲把我父亲从一名中尉造就成三星中将。”“对我她从小就严格要求,呕心沥血,最终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四星上将。”事实真是如此。她不仅总是信心百倍地鼓励丈夫和儿子,还利用自己在上层社会的关系不断地给大人物写信,为麦克阿瑟获取更高的军衔和更好的职位大造舆论。她生前一直珍藏着一个大大的剪贴簿,那上面贴满报道麦克阿瑟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剪报。每当麦克阿瑟稍露懈惰或气馁时,她就会拿出来激励他再创辉煌。母亲去世后,麦克阿瑟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一直带着母亲的胡桃木拐杖,还把母亲用过的《圣经》放在床边,每天晚上都要读几页,用这种虔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