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奋不顾身冲了上来。他拉我起来,像老鹰护小鸡那样,把我护送出了人群。哥哥又打来水,给我洗了脸,洗了手,把他自己的饭给我吃。等哥哥修好了我的饭盒,再去食堂打饭时,饭已经卖完了,而哥哥的饭,也被我吃完了……”
妈妈牛的泪,在眼睛里打转儿。
“下午放学,我本想第一个冲出教室,第一个跑到食堂里打饭,好让饿了一天的哥哥早点儿吃,可老师一直拖堂,一直拖堂,急得我把饭盒紧紧攥在手里,一个劲儿地朝窗外看,老师认为我不好好听课,在好不容易放学之后,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一顿,还罚我去扫教室。等我扫完地,再去食堂打饭时,食堂已经关门了,我端着空饭盒,哭着往教室走……”
妈妈牛的泪,落在了食槽里。
“刚走到教室门口,就听到哥哥叫我。原来,放学后,哥哥打好饭,一直在食堂门口等我,却怎么也等不到我。食堂关门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的哥哥,就又到教室来找我。哥哥又把他的饭给了我,说自己已经吃过了,这是特意给我另外买的。后来我才听哥哥的同学说,那一天,为了我,哥哥一口饭都没吃,饿了一天一夜,到第二天出早操时,饿得差点儿晕倒在操场上。”
“好孩子!都是好孩子!”
铁蛋的故事刚讲完,爸爸就站起来,先是轻轻拍了拍钢蛋的肩膀,又轻轻拍了拍铁蛋的肩膀。接下来,这句话又被重复说了三遍,一遍是妈妈说的,一遍是爷爷说的,另一遍是妈妈牛说的——在心里默默说。
在牛屋里,兄弟俩除了学习,休息时也经常玩游戏。
兄弟俩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抓阄。什么是抓阄?噢,这是农村孩子顶喜欢玩的一种游戏,非常简单,又能给人带来无穷快乐。
拿两张小纸片,一张写上“打”字,另一张可以是空白,也可以写上“不打”。然后,把两张小纸片揉成团,放在手掌心里,两个手掌合拢,使劲儿摇一摇,目的是让人分不清,“打”字到底写在哪张纸片上。这个纸团就是阄。 。。
第五章 情深谊长(4)
接着,就是两个人抓阄,抓到写 “打”字的,就得被另一方先打“鼻头眼”。如果参加游戏的人多,阄也可以按人头数做很多,但写“打〃字的阄,只能占全部纸团的一半,这才能把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两班,同时打“鼻头眼”。
打“鼻头眼”也是一种游戏。怎么打?就是一个人用左手轻轻握住对方的左手,对方要用右手食指,轻轻点住自己的鼻子。做好了这个准备,握住对方左手的人,要一边用右手掌轻拍对方的左手掌,一边同时发出指令,比如耳朵、嘴巴、眼睛、眉毛、牙齿等;对方要迅速用食指点住指令所说的地方,不能点错。假如指令是“耳朵”,你却点了眼睛,游戏就继续进行,直到你点对了,游戏才结束。
在玩打“鼻头眼”游戏时,为了制造更多的快乐,也是为了延长玩游戏的时间,打对方“鼻头眼”的人,常常会故意发出刁难性的指令。以耳朵为例,不说“耳朵”,而说耳朵垂儿、耳朵沿儿、耳朵尖儿、左耳朵眼儿、右耳朵眼儿;再以牙齿为例,不说“牙齿”,而是说上门牙、下门牙、左上大牙、左下大牙、右上大牙、右下大牙……哇噻!这一通指令下去,你看吧——
打“鼻头眼”的说:“鼻子鼻子鼻子——耳朵垂儿!”
被打“鼻头眼”的,食指却指向了耳朵沿儿。
打“鼻头眼”的说:“鼻子鼻子鼻子——左耳朵眼儿!”
被打“鼻头眼”的,食指却指向了右耳朵眼儿。
打“鼻头眼”的说:“鼻子鼻子鼻子——耳朵沿儿!”
被打“鼻头眼”的,食指却指向了耳朵眼儿。
……
一阵阵快乐的笑声之后,争论随之而来:
“你说的是耳朵沿儿,不是耳朵眼儿!我摸对了!”
“我说的是耳朵眼儿,不是耳朵沿儿!你没摸对!”
“是你没说清!”
“是你没听清!”
“那好,我打你,你摸摸看,到底是耳朵沿儿,还是耳朵眼儿!”
“摸就摸!你打吧!”
于是,被打“鼻头眼”的,变成了打“鼻头眼”的,耳朵垂儿、耳朵沿儿、耳朵尖儿、左耳朵眼儿、右耳朵眼儿……指令不断,笑声不断。
在钢蛋和铁蛋玩打“鼻头眼”游戏时,铁蛋最捣蛋,总爱冷不丁地说“左耳朵沿儿”、“右耳朵眼儿”,结果,他说“左耳朵沿儿”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