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这是由于兵源多为农民,在夏天,他们有庄稼需要去照看,打仗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件太奢侈的事情了,反而在冬天没有那么大的关系。经济性的时机确实能够决定一支叛军能否较为轻松地维持其兵力。
第一部分 第10节:战乱陷阱(6)
学者们现在开始通过对反叛者进行现场调查,来更为严格地研究叛军征兵的过程。一位斯坦福大学的年轻教授杰里米·温内斯坦(JeremyWeinstein),在一些曾经的反叛组织中做过调查,包括莫桑比克全国抵抗组织(RENAMO)、联合革命阵线(RUF)和一个特别暴力的塞拉利昂组织。杰里米的其中一个结论很重要,却也令人沮丧,即一个反叛组织的最初动机会逐渐腐化。试想你是一位起义领袖,决定发起一次运动来为社会公正而战。你得到了一些枪,或是从一些乐于制造事端的友好外国政府那里获赠一些枪。现在你需要征兵,年青人们纷纷出现在你的丛林司令部表示自愿参加。你该接受他们么?这些志愿者中,确实有一些人是因为喜欢你这位为社会公正而战的有潜力的斗士,才来主动请缨的;但其他人,不幸的是,只是为了一个有杆枪就能到处横行霸道的机会才被吸引来的。而且,根据心理学家研究,任何一个区域中都有大约平均3%的人有精神问题的倾向,因而你可以肯定那些招募的新兵当中有一些人的精神会有问题。另外还有一些人是为了能获得权力和财富的前途而来的,尽管机会渺茫;如果生活实在无以为继、不堪忍受,那么不必多么高的成功几率也足以令人动心。叛乱成功时可能会过上好日子,即使是这么点渺茫的机会都变得值得去争取,尽管会冒着失去生命的巨大风险,但与一生都将在穷困潦倒当中度日的前景相比,死亡并没有那么糟。温内斯坦研究的核心观点是,现存的自然资源财富(石油、钻石,甚或毒品)具有发财致富的可观前景,所以一些年青人争先恐后地参加叛乱,更多的是受这种发财机会鼓动,而不是为了履行寻求社会公正的使命。理想主义的起义领袖会发现很难将这些人筛选出去,他可以试着拒绝那些提不出正确的口号的人,但很快每个人便都会鹦鹉学舌般地学会了。渐渐地,反叛团体的成员就会从理性主义者转变成投机分子和虐待狂。
目前,在尼日利亚的三角洲地区(那里是该国的石油出产地),一场叛乱正初现端倪。一名尼日利亚博士生安得罗卓·奥耶弗西(AderojuOyefusi),最近完成了对那一地区1500人的民意调查,以查明有多人准备参加叛乱。三角洲地区一直是叛乱传奇产生的温床,因为它汇集了四大〃毒素〃:石油公司(贪婪)、环境的恶化(逆天)、政府军事干涉(压迫),以及一位舍身成仁的英雄——激进主义者肯·萨洛…威瓦(KenSaro…Wiwa)于1995年被尼日利亚政府绞死(崇高)。安得罗卓试图确定,那些想要加入暴力组织的当地人,是否是因为不满于社会的不公。为对此进行评估,他问人们是否感到怨愤不平,并据此将他们进行分类。他惊讶地发现,那些感到怨愤不平的人,并不会比那些没有受到侵害的人更有可能加入到暴力抗争之中。那么,究竟是什么特性使人们更有可能投身于政治暴力之中呢?主要有三大要素:年轻气盛、未受教育以及无依无靠。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考虑在内,我们都很难去将这些被征召者的特征与一个为了社会公正而战的急先锋形象融为一体。
第一部分 第11节:战乱陷阱(7)
暴力群体最有可能在那些地方形成呢?有人可能会认为应当是在那些掠夺社会性收入最为严酷的地方,而这也被认为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所在——石油财富被石油公司和联邦政府窃取,而不是用来造福人民。但安得罗卓在对这1500人的调查中发现,某一地区所拥有的社会性收入和这一地区趋于政治暴力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相反,暴力常发生在有油井的地区。按照主流话语对此想当然的推论,这种情形应归罪于石油公司,因为它们将环境都破坏了。但如果这真的能解释得通,我们反倒更摸不着头脑了,因为当这一地区只有一口油井时,暴力爆发的风险便会急剧飚升,可当这一地区有两口油井时,风险就会降低,要是有20口油井还会变得更低。这可就是咄咄怪事了,因为环境破坏照理说应当是随着油井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我看来,这更像是在向石油公司收取〃保护费〃,而不是因为它们造成的环境破坏激起了义愤。要是一口油井都没有,也就没有什么好去勒索的,也就没有什么暴力抗争。有一口油井时,收取保护费便成了一种好买卖。可要是这一地区有了更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