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页)
之谈,不可为友)相近,墓前立一圆石(为何不立碑?是《石头记》之隐语),题曰诗人吴梅村之墓’。”
王士祯记录历史,也是春秋笔法啊!好比李商隐作《李贺小传》说:“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我每思想其遗言,总是想到苏州金圣叹临刑前调侃他儿子的对子: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其幽默让人捧腹,吴梅村遗言也是如此,给世人耍了一个花枪:我是诗人,《石头记》不是我写的!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吴梅村说”并不新鲜,民国邓狂言与台湾杜世杰早就提出“吴梅村说”,及至2005年前后有隋邦森兄弟、傅波、钟长山、一赵子等继续提出“吴梅村说”,但遗憾的是都不系统也不全面,既然大家逐渐在认同,那我也乐得推波助澜!从那13名《红楼梦》作者提案里可见,有几个人都认同“吴梅村说”,呼声是仅次于“曹雪芹说”,可见其平民基础!
上面我是把考证索隐点评这三种技法“三位一体”来看《红楼梦》的,小子认为红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考证派说索隐派是猜迷是不对的,因为那是必要的文本分析,索隐派说考证派是掘墓人也是不对的,没有历史证据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我引进西方《红与黑》的以点评为主的研究方法,从依据文本的角度把考证与索隐有机结合,想来会给大家找到一条红学“新丝路”。
1。“白马非马”重论红楼:(1)
就“红学三大死结”请教刘梦溪教授
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至少在乾隆18年(公元1753年)就开始了。
红学主要派别:
(1)评点派:中国的评点文学起源于明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西游记》等,后来就形成了一个固定格式,卷首有批序、题词、读法等,每回有回前回后批的眉批、夹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