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剑桥中国史中文版 > 第7部分

第7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卢丹妮邓佳哲末世:囤女神,系统百倍返现全球灾变:开局建设神级战车初之心盛霆烨长夜尽头周铮穿越成太子的小说傅啾啾穿越小说领先人类一千年原神之旅行者在漫威让你练短跑,你破了世界纪录?在古代逆流而上的日子精灵之我是农场主穿书后我成了小拖油瓶顾总太太把你拉黑了乔若星顾景琰从学霸开始迈向星辰大海大唐贵婿模板奥尼尔,美女都是我的充电宝王者:是个英雄就超标,别太离谱世界杯:我把C罗喂吐了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9 世纪初的鸦片买卖

和其他走私活动有关。鸦片战争时,三合会在珠江三角洲的居民区进一步扩

大。哥老会大概在 19 世纪 50 年代或 60 年代出现,成为长江流域最有势力帮

会。还有几个新的会党在 19 世纪后半期建立于浙江。①对地方上的研究也表

明,到民国晚期自然灾害与社会动乱在淮北引起了大量的帮会、教派、帮伙、

联庄会的建立。

因此,人口增长和商业化看来可能促进了下层社会和上层社会内的组织

活动。社会动乱起了产生新组织的催化剂作用。这样的激增很重要,因为虽

然暴乱和对抗可能自发地出现,但是,社会动乱当先已存在的组织卷入时,

就可能更为频繁而持久。无论帮会还是教派的卷入,固然会增加动乱的可能

性,但也能起到使动乱保持在限度以内的作用,因为两者既为政府及其追随

者补台,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紧张关系。在形势不稳定时,这些组织的常规

以及它们经常的非法活动的内在逻辑,往往会把它们从边缘地位推到反叛官

府,而不是与官府共处。然而,它们的成员与现存秩序有着太多的联系,或

追求这种联系,并且与它共有过多的价值观,以致不能完全抛弃或长期脱离

现存秩序。

所以我们认为农村的动荡是多方面的,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

它们的目的很少在于政府和社会的革命性重建。提出来阐明民众运动的理

论,已经强调了许多不同的方面。②从 50 年代到 70 年代末,支配中国史学界

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编纂学,强调农民反叛者的阶级觉悟,指出贫穷、经济不

公平与社会压迫是反叛的原因。直截了当的经济解释可以说明一连串抗租、

抗税的反叛,诸如与上世纪 40 年代道光朝紧缩通货相关的造反,清末通货膨

胀和征收新税触发的城乡风潮,或 30 年代经济萧条时的抗税活动。然而,集

中注意力于阶级觉悟和压迫,忽视了相反的史料和农村动荡的复杂性。在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中国历史学者提出了更广泛的解释。①

②18世纪末 19 世纪初教派叛乱一览表载于韩书瑞:《山东叛乱》第 154—157 页。裴宜理:《华北的叛乱

者与革命者》,第 96—152 页指出了清代末期和民国时期,教派是如何在华北变得与地方社会结构结合起

来的,而以前教派徒众都是作为个人而被吸收。韩书瑞:《叛乱之间的关系;清代的教派家族网》,现代

中国》第 8 卷第 3 期(1982 年 7 月),第 340—349 页。

① 关于哥老会,见查尔顿?刘易斯:《关于晚清哥老会的笔记》,载让?谢诺编:《中国的民众运动与秘

密会社,1840—1950 年》。关于 19 世纪末叶浙江的会 社,见玛丽?兰金:《早期的中国革命者:上海和

浙江的激进知识分子,1902—1911 年》,第 128—139 页;又见王思治;《宗族制度浅论》,《清史论从》

第 4 集,第 152—178 页。

② 关于这方面著作的综合评述,见魏菲德:《造反与革命:中国历史中的民众运动研究》,《亚洲研究杂

志》第 36 卷第 2 期(1977 年 2 月),第 201—238 页。周锡瑞:《农民造反专题论集:若干介绍性评论》,

《现代中国》第 9 卷第 3 期(1983 年 7 月)说明了造反的若干主要方面。

①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编纂学的两种主要书目研究专著是詹姆斯?哈里森:《共产党与中国农民造反:重

写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刘广京:《世界观与农民造反:对毛泽东以后的编史学的看法》,《亚洲研究杂志》

第 40 卷第 2 期(1981 年 2 月),第 295—306 页。拉尔夫?撒克斯顿:《中国揭示正确面:农民社会中的

革命合法性》(第 1、8 章)提出的关于有阶级意识的革命农民的对立文 化的理论需要证实。晚清动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网游虚空的世界七零之漂亮泥瓦匠[基建]小孤前年嫁彭郎末世重生之温乐(网王)只是越前龙马夏末微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