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4/4 页)
质和机械化特点所决定的,他们也特别注意发挥重要交通线这个战术优势。问题是,蒋委员长也特别在乎守城,又不太讲求方法,甚至宁愿牺牲将士也不愿及时弃城,结果往往是人地两失。我们的毛泽东主席很不赞同这种指导思想,他主张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特别强调游击战和运动战。我们的主张是,只要战斗力保住了,失地是可以收复的。当然,这种积极抗战的思想,和韩复榘的消极抗战、积极逃跑思想是有天壤之别的,是两回事。”
“那当然!这完全是两回事。八路军在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韩复榘在山东弃城而逃。这实在没法比!”邓锡侯等都表示赞同。
“现在中央军节节败退,共产党的游击队反而更深入敌后去了。”陈离补充说。
“鲁中泰山一带是大山区,地形很好,很有利于伏击和阻击。你们驰援过去,尽量充分利用这个天然的地理优势。完全可以考虑部署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另外,鲁南滕县以北有点小山区,你们去后可以看看能不能利用地势部署一些纵深防御。其次才是在台儿庄、运河一带比较平坦的地区利用运河部署防线。要特别当心,日军的机动性很强,又习惯于声东击西,他们很可能仍然会集中优势火力攻打我们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和包抄。22集团军可以利用好的阵地进行吸引和阻击,然后用后备部队和侧防部队围上去,贴近鬼子打运动战和歼灭战,这时千万不要太分散兵力,以免被他们各个突破。”朱德很认真地说。
“对头!陈离,这些战术经验都很重要,要记住及时传达下去。”邓锡侯对陈离说。
“是!”
“从现在的部署上看,第五战区的增援部队,要么是驻守河南的程潜第二战区,要么刚刚调到河南亳县休整的汤恩伯集团,也可能是在江苏方向防止南路日军的预备部队40军庞炳勋部和59军张自忠部。庞炳勋是个老将,打仗很顽强。张自忠军装备不错,又懂兵法,如果李宗仁用得好,打起仗来未必像传言说的那样糟糕。这两个友军是可以相互依靠的。汤恩伯和程潜,都是中央嫡系部队,装备都很好,但他们都只听老蒋的调动,李宗仁未必请得动。老蒋会不会因为上海沦陷和南京的被动局面而彻底改变一贯作风,积极派部队去支持李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