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ility),这就是美联储印制的“美
联储支票”。这是“无中生有”的关键步骤。美联储开出的这第一张支票背后,没有任何金钱
来支撑这张“空头支票”。
这是一个设计精致和充满伪装的步骤,它的存在使政府拍卖债券时更加易于控制“供求”,美
联储得到借钱给政府的“利息”,政府方便地得到货币,但又不显露大量印钞票的痕迹。明明
是空手套白狼的美联储,在会计账目上竟然是完全平衡的,国债的“资产”与货币的“负债”
正好相等。整个银行系统被巧妙地包裹在这一层外壳之下。
正是这一简单而至关重要的一步,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不公正。人民的未来税收被政府抵押
给私有中央银行来“借出”美元,由于是向私人银行“借钱”,政府就欠下了巨额利息。其不公
体现在:
一,人民未来的税收不应被抵押,因为钱还没有被挣出来,抵押未来必然导致货币购买力贬
值,从而伤害了人民的储蓄。
二,人民的未来税收更不应该抵押给私有中央银行,银行家们在几乎完全不出钱的情况下,
。onefx/bbs
就突然拥有了人民未来税收的承诺,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三,政府凭白无故地欠下巨额利息,这些利息支出最终又成为人民的负担。人民不仅莫名其
妙地被抵押了自己的未来,而且现在就要立刻交税来偿还政府欠私有中央银行的利息。美元
的发行量越大,人民的利息负担就越重,而且世世代代永远无法还清!
第二步,当联邦政府收到并背书美联储开出的“美联储支票”后,这张神奇的支票又被存回美
联储银行并摇身一变,成了“政府储蓄”(Government Deposits) 并存在政府在美联储的账
户上。
第三步,当联邦政府开始花钱,大大小小的联邦支票构成了“第一波”货币浪潮涌向经济体。
收到这些支票的公司和个人纷纷将它们存到自己的商业银行账户上,这些钱又变成了“商业
银行储蓄”(mercial Bank Deposits)。此时的它们呈现出“双重人格”,一方面它们是
银行的负债,因为这些钱属于储户,早晚要还给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构成银行的“资
产”,可以用于放贷。从会计账目上一切都还是平衡的,同样的资产构成了同样的负债。但
是,商业银行在此开始借助“部分准备金”(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这一高倍放大器,
开始准备“创造”货币了。
第四步,商业银行储蓄在银行账目上被重新分类为“银行储备”(Bank Reserves )。此时,
这些储蓄已经由银行的普通“资产”,一跃为生钱种子的“储备金”。在“部分准备金”体系之
下,美联储允许商业银行只保留其10%的储蓄做“储备金”(一般而言,美国银行只保留相当
于总储蓄额的1%到2%的现金和8%到9%的票据在自己的“金库”里,作为“储备金”),而将90%
的储蓄贷出。于是,这90%的钱就将被银行用来发放信贷。
这里面存在着一个问题,当90%的储蓄被贷款给别人之后,原来的储户如果写支票或用钱怎
么办?
其实,当贷款发生的时候,这些贷款并不是原来的储蓄,而是完全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的“新
钱”。这些“新钱”使银行拥有的货币总量比“旧钱”立刻增加了90%。与“旧钱”不一样的地方
在于,“新钱”可以为银行带来利息收入。这就是“第二波”涌到经济体中的货币。当“第二波”
货币回到商业银行中时,就产生了更多波次的“新钱”创造,其数额呈递减趋势。
当“第20 几个波次”结束时,一美元的国债,在美联储和商业银行的密切协同下,已经创造
出了10 美元的货币流通增量。如果,国债发行量及其创造货币的余波所产生的货币流通增量
大于经济增长需要时,所有“旧钱”的购买力都会下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当200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