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页)
在中国领导人看来,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斯大林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这一历史事实,“因而也就不能否认,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是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的重大原则问题。苏共领导人有什么理由禁止其他兄弟党对斯大林提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呢?”所以,对斯大林的评价,“应当更加慎重些”。“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全面地、客观地、科学地分析斯大林的功绩和错误;而不应当用历史唯心主义的方法,任意歪曲和篡改历史,主观地、粗暴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中国共产党历来认为,斯大林是有过一些错误的。“这些错误,有思想认识的根源,也有社会历史的根源。如果站在正确的立场,采取正确的方法,批判斯大林确实犯过的错误,而不是凭空加给他的所谓错误,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历来反对采取错误的立场、错误的方法,对斯大林进行不正确的批评。”②
赫鲁晓夫在一次讲话中曾大谈斯大林的“恐怖”统治,说斯大林“是用斧头维持自己的政权的”。他描绘当时的社会秩序说,“在那个时期,当一个人去上班的时候,常常不知道他能不能回来,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妻子,能不能看到自己的儿女。”赫鲁晓夫甚至感叹说:“斯大林如果早死十年,那多好啊!”③
对于赫鲁晓夫这番话,中共中央给予了严厉批评。说赫鲁晓夫这样咒骂斯大林,“同帝国主义者、各国反动派和共产主义的叛徒对斯大林的咒骂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对斯大林有这么深的刻骨的仇恨呢?为什么要采取比对待敌人更加凶恶的态度来攻击他呢?”
毛泽东怀念斯大林(2)
事实上,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领导人都坚信不疑:绝大多数苏联人,是不会赞成这样谩骂斯大林的。“他们越来越怀念斯大林。苏共领导人严重地脱离了群众。他们时时刻刻感觉到斯大林的阴魂不散,在威胁着他们,其实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全盘否定斯大林表示非常不满意。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至今不敢拿出来同苏联人民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见面,其原因就在于这个报告是一个见不得人的报告,是一个严重脱离群众的报告。”
因此,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在赫鲁晓夫歪曲历史、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情况下,“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我们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地要起来为斯大林辩护。”①
激烈交锋(1)
5。 双方的论战就像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一样,要想让它突然停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中方发表了五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后,苏共中央于1963年11月29日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建议停止公开论战,召开兄弟党国际会议。苏共中央还提出,希望改善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并且表示:第一,要加强经济、科技合作联系,可以增加订货,供应成套设备,特别是石油和采矿设备;第二,如果中国需要的话,可以派专家到中国来帮助建设;第三,在制订新的五年计划的时候,希望两国能够协调,互助合作;第四,对中苏边界的某些地段,可以通过谈判解决分歧。
毛泽东在分析苏共中央来信的原因时认为,这封信是被逼出来的,是公开论战的结果,是斗争的结果。赫鲁晓夫本来就有三怕,一怕革命人民、二怕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三怕帝国主义。现在,又增加一怕,就是怕公开论战。但是,还应该看到,赫鲁晓夫的这个做法有两面性,一方面是想表明他要应付那些过去跟他一起走而现在对他不满的人;另一方面是想嫁祸于我,说中苏关系恶化,在于中国不赞成停止公开论战。毛泽东说,我们虽然在1962年年底、1963年年初写了七篇文章,进行反击,但是一直到1963年6月14日我们发表《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的答复信,表面上我们似乎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是诱敌深入,等待时机。这一建议提出之后,我们在形式上就转入了主动,摆开全面出击的阵势。从那以后,我们又抓住苏共中央公开信转入战略反攻。现在正是展开全面反攻的时候,正像国内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7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逐鹿中原,我军战略反攻开始那样。因为有苏共中央公开信这个靶子,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堂堂正正地进行公开大论战了。
于是,毛泽东建议,不要急于答复苏共中央的来信,也不同意停止公开论战,更谈不上召开兄弟党国际会议。我们还要继续写文章,现在已经写了六评,还要写七评、八评、###、十评。平均起来,大概每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