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页)
里奔驰。没料到,还没到星期五,马就死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他站在马的尸体旁,从内心感到了无限的孤独、迷茫,他的双手因此而神经麻痹达十天之久。家里人用民间药方给他治疗,双手才逐渐恢复知觉。萨达姆后来回忆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不知流了多少泪水。
我要上学读书
一般来说,当时贫穷的农民家庭是不送子女进正规学校读书的。孩子们在乡村长大,帮助父母干活,多少学点本领,将来能养家糊口就行了。何况当时在乡村学校并不普及,因此,在成千上万的乡村孩子中能培养出一两个有文化、有思想、懂得艺术和政治的人才是很了不起的,绝大多数孩子将加入贫苦农民的行列。
在这样的环境下,萨达姆——这个孤儿更是成了被遗忘的一群人中的一个。干旱的土地和无边无际的沙漠几乎葬送了他的一生,埋没了他的聪明才智。
1947年,萨达姆年满十岁,住在舒威什村的易卜拉欣哈吉叔叔家。一天,与他年龄相仿的堂弟来访,对他一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小土房的院子里,两个孩子坐在一起聊天,萨达姆从堂弟那儿听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新鲜事。堂弟告诉他,说他上学了,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现在能用自己的手写字了。说着,蹲在地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一边看着萨达姆,一边给他解释字母,做算术:“看,这是我的名字。这个字母读‘艾利夫’,那个字母读‘白’……这个数字是‘3’,那个数字是‘4’……”
萨达姆听得入了迷,陷入了沉思,仿佛一个神奇莫测的世界第一次闯进了他的生活,打开了他的眼界。他紧蹙双眉,下定决心:我一定要上学读书,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做算术。
翌日,萨达姆决定向家里提出这件事,但遭到反对。他一直磨了好多天也没有结果。新学年开始了,学校开始招收新生。他仿佛看到了同伴们都坐在课堂里读书,而自己还被关在校门之外,于是他向家里提出去提克里特海里拉舅舅家的要求,结果还是遭到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反而更坚定了他的信念,决定采取另外的办法。
夜幕降临了,只有十岁的萨达姆从床上爬起来,整理好自己的行装,悄悄走出了家门。他要去试试自己的命运。
萨达姆朝法特哈地区走去,因为他有几个堂兄弟在一家公司当门卫。法特哈距舒威什村步行要两个小时的路程。他边走边自言自语:“他们将会告诉我去提克里特的道路。”。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前,他来到了法特哈。
萨达姆的一位堂兄弟见他一大清早赶来,大吃一惊,问道:“萨达姆,你来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萨达姆坚定地回答说:“我决心上学读书,但家里人不同意。我想取道法特哈去提克里特,在那儿我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还将了堂兄弟一军:“过去你们都上过学,是你们的父母强迫你们辍学的。”萨达姆的决心得到了堂兄弟们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立即为他租了一辆出租车,送他上路,还叮咛司机将萨达姆送到半路,然后让他改乘公共汽车去提克里特。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还特意送他一把手枪。
来到提克里特,萨达姆找到舅舅家,结果扑了空。因为四年前,舅舅就搬家了。他逢人便问,见人就打听,终于找到了舅舅的新居。他见大门敞开,急急忙忙跑进去。舅舅一见大惊,问道:“萨达姆,你怎么来了?你是怎么来的?是谁带你来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萨达姆镇定自若地说:“我想读书。”
这次,他的要求没有遭到反对,相反,他的想法受到欢迎和鼓励。“好,萨达姆,你做得对,你家里人的做法是错误的,你应该上学读书,明天你就去学校注册吧。”舅舅回答说。萨达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此,在萨达姆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萨达姆的舅舅海里拉·塔勒法希,也是他后来的岳父,在家里很有影响,他曾上学读过书,毕业后任教师,后考入军事学院,但毕业后工作不久就在拉希德·阿利·吉拉尼发动的革命中被捕入狱达五年之久。
萨达姆从小就将舅舅看做自己的楷模。他记得小时候曾问过妈妈:“舅舅到哪儿去了?为什么见不到他。”母亲向他讲述了舅舅的故事。他从舅舅身上上了第一堂爱国主义的课,产生了对腐败政权、蹂躏祖国土地的英国殖民主义者的仇恨。母亲还经常向他讲述家史,告诉他在反对奥斯曼占领的斗争中,祖辈、父辈是如何流血牺牲的,其中有他的外曾祖父和外曾祖父的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