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伦的辉煌是他的梦想。
他上台不久就经历了八年的两伊战争,随后又是海湾战争的爆发,接着是经济制裁,将20世纪的巴比伦之梦淹没在漫漫黄沙之中,但他仍不言败!
今天的伊拉克又惹战火,萨达姆和他的伊拉克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底格里斯河畔的孤儿
1937年的春天,底格里斯河畔生机盎然。
4月28日,一位名叫萨布希·塔勒法希·穆斯拉特的妇女在她弟弟海里拉·塔勒法希哈吉(一生中凡去沙特麦加朝觐过的穆斯林即可在名字上加上“哈吉”的称誉——译者)的家里分娩,生了一个男孩,叔叔哈桑·迈吉德给他起名“萨达姆·侯赛因”。
萨达姆是在阿拉伯民族处于艰难、痛苦的年代出生的。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当时的阿拉伯民族政治舞台正在寻觅一位英雄,萨达姆就好像是为迎合历史的要求才来到人间的。
他的出生并非是件喜庆的大事。他出生在贫苦农民之家,从一降生就要面对生命的挑战。在他的摇篮里没有放置鲜花和香水;当他第一次张开小嘴时,也没有人用金匙给他喂奶,因为他一生下来就成了孤儿,他还没睁开双眼父亲就去世了。
萨达姆的出生地是底格里斯河右岸的名叫“提克里特”的小市镇,这个小市镇过去曾被称为“迈尼亚·蒂吉利迪斯”,意为底格里斯河畔的雕堡,因为城周围有一道厚厚的城墙,有四座城门,据古叙利亚人著作记载,这座小城曾被称为“塔吉利特”,回历二十年由阿拉伯将领亚喀巴·本·法尔格德从罗马人占领下解放出来。
按照过去的社会传统,小城市里的居民区一般被划分为各种胡同。萨达姆出生在提克里特一条叫做“哈拉”的胡同里。
他出生的房子是由泥坯盖成的,房内的木柱几乎承受不了屋顶的压力。当时小城市里的穷苦人家住的都是这样的房屋。但萨达姆的家庭却属于伊拉克一个最古老的家族。阿拉伯历史学家非常重视家谱。如果我们追溯一下萨达姆的世谱,就会发现他属于阿里家族。他的世祖名叫阿里·本·艾布·塔里布伊玛姆。(伊玛姆即我国回民的阿訇,“伊玛姆”系阿拉伯语译音——译者)。但他本人在谈话和会见中从来没有提及过这一事实,因为他不想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根基,他只是在成为伊拉克革命的领导人之后的一次发表讲话时才提到:“我们是阿里的子孙。”1979年8月8日发表的讲话。
萨达姆的童年生活十分艰难。十岁前,他生活在自己出生时的土坏房内,来往于舅舅家和易卜拉欣哈吉叔叔家。按当时的习俗,父亲死后,母亲往往同叔叔结婚。因此,易卜拉欣不仅是他的叔叔,也是他的继父。在这种条件下,他从小就不得不面对命运的挑战:深埋在内心的孤独感要么驱使他变成利己主义者,养成郁郁寡欢的性格;要么跳出个人的小圈子,同周围的人结合,以弥补自己的孤独感。毫无疑问,当时的社会、地理环境对萨达姆是有利的,有助于他摆脱困境。在童年时代他就像大男子汉一样面对艰难困苦的生活。早年生活环境的艰辛——贫苦农民为收获一次要付出整年的辛勤和汗水——使他懂得了伴随他一生和将要进行的斗争所需要的忍耐、勇于克服困难、坚毅、果敢、自力更生、敢于冒险、严厉、遵守道德规范、热爱穷人、不脱离贫苦百姓等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因而,从小萨达姆就给人一种“阿拉伯骑士”的形象,为他后来担任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奠定了品德、性格的基础。他曾说过:“一个人的政治道路是同他的出身、经历和在生活中遇到的困苦分不开的。”
萨达姆对自己最早的“群众基础”——童年的伙伴——十分友爱,从不对他们发脾气、撒野。他是一个很有教养、循规蹈矩的孩子,他对伙伴们往往采取利他人主义的态度。当他看见有的小伙伴穿的长衫破烂了时,就立即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相赠。回到家里,家人问他:“萨达姆,你的长衫哪儿去了?”他心安理得地回答说:“给我的朋友了,因为他的长衫不能穿了。”他对家里人的责怪毫不以为然。他从小就是这样,只要他有两件衣服,就会将一件送人。
萨达姆从小养成了“骑士”的性格,而且的确喜欢马,对马非常亲切。一骑上马,就什么都忘了。在附近的田野里,他经常跨马疾奔,他对马的感情几乎超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友爱、亲近的程度。但不幸,一天他的马死了,他受到了有生以来第一次沉重的打击。那是他在舅舅家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心爱的马被拴在欧加村的田野里,等着他星期五。穆斯林的休息日 回来在旷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