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华巍山庄》举办五月端阳游园活动(第3/4 页)
秀。
沪剧有史以来总共有100多部大戏,民国17年富春剧团的《贤惠媳妇》、民国18年施家剧团的《阎瑞生》、民国30年富春剧团的《恨海难填》,钱富春曾改编过一部纪实作品《春阿氏》,这是清朝光绪末年的一件冤案,完全真人真事。
慕容雪饰演女主角春阿氏、钱殊饰演与春阿氏自幼订婚的聂玉吉、卫鸣歧饰演春阿氏父母包办下的丈夫。这种新颖别出心裁的手法令人惊讶。民国36年,中艺沪剧团在东方剧场首演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钱富春老师不但为西装旗袍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传统戏的继承和传承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文滨剧团时期,钱富春演出过许多传统老戏,如《陆雅臣》等,堂会上要唱《送花楼会》等一些比较喜庆吉利的折子戏。
为了学好老戏,钱富春也是下了许多功夫的。虽然筱文滨老师儒雅洒脱的文派是钱富春学习继承的主要唱腔,但是文派唱腔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演一些丑角或反面人物,就免不了要融入一些别的唱腔特色。
曹掌生老先生是文滨剧团的老前辈,是筱月珍的先生,乃申曲界的老戏骨,尤其擅长丑角,他的“尤里青”、“阿牛三”无人能及。为了向这位太先生学习,钱富春特地花钱在大陆饭店开了包房,请曹老先生单独传授。
曹老先生除了教授一些传统戏外,还把一些好的手面动作和形体表演教育传授给钱富春。
此外,钱富春还时常模仿王筱新的唱腔和表演。为自己塑造各类人物吸收养料。
钱富春成功地塑造了《庵堂相会》里的金学文,他把剧中人物的势利、吝啬刻画得极其逼真。
特别在“看龙舟”一场中,金学文的第一句叫头“老娘娘!”和起腔“五月端阳地腊天”,就是继承了前辈艺人的特色,每次演唱这句时必定博得观众的满堂彩。
钱富春在演出实践中感到申曲的表现手段还比较单调,不能适应现代戏剧变化的要求,由此他想到了向话剧、越剧、锡剧、评弹、京剧等汲取养料。
从小欢喜京剧的钱富春,一心想着要向京剧学习借鉴某些程式化动作来丰富沪剧舞台艺术的表演手法,增加戏剧感染力。
钱富春,最崇拜的就是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在“文月社”时期他就经常和筱文滨、筱月珍等一起去看周先生的戏,回家后又一起讨论表演动作,钱富春感觉沪剧不能只注重唱腔,也要提高手、眼、身、法、步的运用。
民国成立时,钱富春组织京剧票房,与票友一起学唱京剧。周信芳先生经常来票房指导。从这时开始,钱富春就与周先生结下了深厚友谊,并产生了拜师的念头。民国32年经着名京剧演员麒派弟子高百岁的介绍,钱富春正式投帖,终于成了周信芳先生门下唯一的一位沪剧弟子。
因为钱富春痴迷麒派,拜师后更是勤于学习,一有空就去看周先生的戏,回家后还要回忆、模仿,他最爱学唱的麒派名段当数《徐策跑城》、《宋士杰》。
为了能在沪剧舞台上一展身手,他把麒派的代表作《董小宛》、《斩经堂》、《香妃恨》、《投军别窑》移植到沪剧舞台。周先生非常欣赏钱富春,把他视作儿子一般,经常来看他的戏。
钱富春把麒派的蹉步、跪步、抖手、抢背、甩辫等形体动作融入沪剧戏中。就连手中的铁链,钱富春老师也能充分利用设计些小动作,以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所以钱富春老师被观众誉为“沪剧麒麟童”,亦当之无愧。
富有激情的麒派艺术对钱富春影响很大,聪明的他努力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在唱腔中加以发挥和创新,并博采众长,渐渐形成了唱做并重、声情并茂为表演风格和特征的沪剧邵派艺术。钱富春的艺术,表演细腻富有激情,无论传统戏、时装戏,或者是工农兵形象的戏,只要钱富春老师演,一定出彩。
钱富春老师观察生活注重细节,穿西装的动作与穿长衫的动作,一个台步、一个手势,他都处理得非常好。 钱富春自幼受家庭的影响与环境的熏陶,有着浓厚的滩簧、戏曲情结。尤其,本滩、申曲他情有独钟。有关滩簧的相关内容,他全部收藏,仿佛“他就是为滩簧而生”。
自17岁起,钱富春四处寻访沪剧老师,20多年来,他与二百多位沪剧老艺人结缘、求教,竟成了忘年交。
从中,他记录整理抢救了多部即将失传的滩簧老戏,使它们有了传承、有了延续,有了流传,他的“滩簧斋”便成了一个研究滩簧的“库房”和平台,从而也成就了他一位“草根”的沪剧研究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