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第2/4 页)
的记载,这不能不承认的。 而这里说孔子很少说“仁”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仁,但这里又说孔子很少讲仁;再说《论语》第四篇就是《里仁》,全篇都是有关仁的记载,这不是矛盾吗?
所以我们讲《里仁》篇的时候,有一个重点,那里所讲的只是仁的作用、仁的性质,对于“仁”本身究竟是什么,《里仁》篇中并没有下定义。 所以这里说孔子很少讲“利”
,很少讲“命”
,很少讲“仁”。这三种中心问题都很难讲。 现在讲到这里,我们暂时保留,因为下论讲到时,大家可以从《论语》全书中,自己找出答案。
469
654论 语 别 裁
历史文化先驱
下面继续叙述孔子。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是一个地名。 党人的党不是现代观念的党,古代所谓党,就是地方社会的观念。 在达巷这地方有人说,伟大的孔子,有这样渊博的学问,他什么都懂,而不是仅仅某一样的专家。 这里“无所成名”的成名是指专学之名,就是不固定为某一项学问的名家。 在古代的书上常有“名家”这个名词,如对三民主义的教授,可称为“某某先生是擅讲党义名家”。他自成为一家了,就是他的成名表达了他的专长。在这里所说“博学而无所成名”
,就是说孔子样样懂,不止是那一种学问的专家。 孔子听到了人家的这种评论,就很风趣地对他的弟子们说,这叫我抓住哪一点?作哪一种专家好呢?
我去当骑马驾车的专家好?
还是当军事射箭的专家好?
我还是学驾驶吧!
从字面上看,这段文章,就这样解释完了。所以这些书,我们小时候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头大得很。 这有什么意思呢?老师还要我们背诵,一边背诵一边在摇头晃脑,就是表示抗议。 老师要我们背诵只好背诵,不过
470
子 罕 第 九754
就是靠这个办法,背诵以后经过几十年时间,如今一张口就念出来了。 后来仔细想一想,大有道理,他这个“执御”的驾驶人,意思是要领导文化,作一个历史时代的先驱者。 所以弟子们把他这句话记下来,是有深意的,并不是对不要紧的话都死记不忘。
礼 的 变 态
下面是讲孔子的思想:
子曰: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 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这是孔子的思想,他看到当时的时代感到悲哀。 上古时候,长辈死了,丧帽是麻做的,很考究。 孔子说这虽然是古礼,但现在的人,越来越简化了,用纯麻披孝就够了,比较节俭。孔子对丧礼也取节丧的意义,他也同意节俭、简化。中国本是礼义之邦,古代与人相见,跪下来拜,孔子说这是礼貌,“拜下,礼也。”但现在的人,没有行礼的诚恳,“拜乎上”
,拱拱手就算了,很讨厌跪拜行礼的事,只求自己舒服一点而偷懒,就是不诚恳。 对于这一点,孔子认为敬礼的精神,须要绝对的诚恳,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即使是违背了时代,违背了大多数人的做法,但还是要保持我们古礼为上,因为它内涵传统文化的精神,并非徒重外表而已。孔子当时所处时代的情势,可以说和我们今日所处的环
471
854论 语 别 裁
境是相同的。 人与人之间的礼貌,都流于形式,只重外表不重精神。 甚至外表的形态上也成问题,譬如现在的敬礼,变成纯粹的招呼,就是打个招呼而已。 不但内心没有诚意,连外面的形态姿势都是花样百出,像希特勒式的举一举手、傲慢式翘翘下巴,欧美式的哈啰、嗨,统统出笼,洋洋大观。这个时代问题,你我都有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更不可忽略。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句话很容易解释,很容易懂。 可是这不止是文字的问题,要在这一生中行为修养上做到,实在很难。 这里说孔子对于这四点,是绝对做到了。 第一是“毋意”
,(这个“毋”与有无的“无”字通用,不过在《论语》上以及古书的否定词,多半用这个“毋”。)这是说孔子作人处世,没有自己主观的意见,本来想这样做,假使旁人有更好的意见,他就接受了,并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 第二“毋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