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1/4 页)
“是,请陛下赐问。”安石恭恭敬敬地回道。
“刚刚听爱卿讲解《尧典》,朕深受启发。我想,大凡人君要有所作为,必须先得有贤臣相助。爱卿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神宗问。
“皇上圣明。”安石不知道皇上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好笼统地先回一句。
“你想呵,像刘备一定得有个诸葛亮,唐太宗一定得有个魏徵,他们这才能大有作为,是不是?”谈到明君,神宗还是离不开刘备、唐太宗。
皇上不仅目标定得不够准确,那次序也多少有些颠倒。安石微微一笑:“皇上圣明,只是关键始终还在人君:再有能耐的臣子,也不过起个辅助作用而已。”
“你的意思是指什么?”神宗并不明白。
“臣下从来是跟着人君走的。皇上要是能做尧、舜,就肯定会有皋、夔、稷、契;皇上要是殷商高宗,就一定会有傅说前来辅助。比起他们,刘备、唐太宗就不算什么了!天下这么大,哪里会缺少人才呢!现在之所以觉着缺乏人才,大抵还是因为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即便就有像皋、夔、稷、契、傅说这样的贤才,也会被小人所遮掩,或者沉沦下僚,或者抱恨而去,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安石也只是就事论事,倒未必就有什么实指。
“什么时候没有小人?世世都有。就是尧舜时代,也还有四凶闹腾哪!”神宗说,他似乎有些不以为然。既然世世都有小人,连尧舜时代都免不了小人作祟,怎么能将目下缺乏人才,归罪于小人挡道呢?
“陛下说得对。尧舜之所以为尧舜,不是因为没有小人,而是因为他们能将四凶擒而诛之。要不是尧舜除了四凶,若再让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皋、夔、稷、契这些人再贤德,能安心待在位子上食禄做事吗?肯定不会的。”安石接过神宗的话头,反驳说。因力发力,始终是非常高超的辩驳技术。要驳,可不那么容易!
好在神宗并不想辩驳,他倒是完全认同的:“爱卿说得对。用贤,总得为他们创造起码的工作条件。”
这话,自然是说说容易;真要去做,就极为困难了!
可不管怎样,在神宗的心目中,安石已经是个不挂名的中枢大臣了。连中书请示的许多事情,他往往都要说:“这事嘛,你们且问问王安石,看他说该怎么处置?”
贵为皇上,当然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什么必要去看别人的脸色。一次两次,大臣们以为皇上不过心血来潮,偶一为之,倒也真没往心里去。可次数一多,他们到底受不了了:这不是拿他们不当人吗?再怎么着,这面子总还得要呵!
大宋遗事 第六十九回(2)
第一个发难的是唐介。他虽然早就没有任何建树,可当年的牛脾气,却还没有完全褪尽。
“陛下,臣有一句话憋了许多天了!今日斗胆说出来,请陛下恕罪!”奏事的时候,唐介瞅准一个机会,到底说话了。因为紧张,一张脸都差不多憋紫了。
“爱卿有话只管说。”神宗漫不经心地说,他并没有看出什么严重性。
“陛下要是觉得王安石可以大用,就请陛下大用他,不该让他做影子内阁,叫我们这些人难堪!”憋了多少天的话,出来自然不会轻。
神宗这才觉着有些不对劲了:“爱卿这话,该是有所指的?”
“近来,每每有事请旨,陛下总叫去问王安石,他说行就行,他说不行就不行。一次两次,我们还不奇怪。总是这样,我们就不能不说话了!哪有中书的事情,却要一个翰林学士来做主的?那还要我们这些执政干什么?要是陛下认为微臣不才,就请陛下先将微臣罢免好了!”一口怨气吐完,唐介也就平静多了。
原来是为这个!神宗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看着唐介笑道:“这事朕倒是忽略了,实在抱歉。说到这事儿,朕正好咨询你一下:在你看来,王安石这个人究竟怎样?可不可以大用?”
“绝对不能大用!”唐介斩钉截铁地说,声音也陡然提高了八度,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噢?你能具体说说吗?他是文学不可用呢,还是经术不可用呢,还是吏事不可用呢?”神宗问,仍然笑嘻嘻的。
“王安石虽然好学,却泥古不化,议论迂阔。他要是为政,一定会求变生事!”唐介直言不讳地数落道。
神宗点点头,没说话:既然不过罪在求变,功罪原是颠倒过来的,多问也就没有必要了。
但唐介的激烈反应,倒提醒了神宗:无论如何,安石的擢用不能再拖了!不过,最后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