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4/4 页)
方向,乃至于一生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了。作为当事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问及当时的感受,沈菊生的神态和五十年前一般地坦诚:
“能够得到学习的机会,就已经让我无比感激了。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我已经是属于国家的人了。所以国家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对于另一些人来讲,专业的改变来得更晚,也更加艰难。
彭士禄1951年赴苏,进入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学习。1956年,彭士禄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各项专业考试,获得了工程师称号。正当他整理好行囊准备回国的时候,命运突然发生了转折。
一天,彭士禄被叫到大使馆。一进门,他迎面见到了熟识的陈赓将军。陈赓详细了解了他的学习情况后,突然问道:“你知道反应堆、核动力是什么吗?”彭士禄摇了摇头说:“没学过。”陈赓告诉他,美国和苏联都已搞出了原子弹、氢弹,美国还有了核潜艇,我们国家也要有这些东西。
“现在搞原子能、原子弹,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为了赶时间,不可能什么都从头来。中央的意见是安排相近专业的学生改学新的专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陈赓问道。
彭士禄想都没想,立刻回答:“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64
就这样,当曾经同窗的伙伴们登上回国列车的时候,彭士禄提起行李,又迈入了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的大门。
彭士禄在莫斯科动力学院又进修了三年。1958年毕业回国后,他很快投入到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研发工作中。
毕业回国后,每个学生都有科研、生产、教学三个方向的选择。很多人在所有的选项后面填写了相同的六个字“服从祖国分配”。在他们看来,现在正是到了回报祖国的时候,祖国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选择。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章 钢铁是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