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申明:本书由【】。。收集自网络并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荒漠奇缘》
作者:严阵
题记
……沙漠,沙漠里苦不堪言,使跋涉者灰心丧气。……沙漠里也有甘泉,但它常常在沙漠底层流动,不易被人发现。只有不靠救世主恩赐,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回的人,才能找到它的所在。如果你……
小引
年纪大一些的人也许还记得:从前,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一带,沿着古长城残垒故堡间的弯弯曲曲的古道,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民间流浪艺人,坐在一辆在沙漠地带特有的大轱辘车上,由一匹骆驼拉着,在滚滚的风沙中,用三弦琴弹奏着一只古老的民歌:
近看沙山连沙山,远望沙浪上青天,莫道沙漠无所有,沙漠中间有甘泉……
这个老人到底姓什么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只知道沙漠村庄的大人小孩,都叫他郎木,我们也就叫他郎木吧。
老郎木孤单一身,从没见过他有什么伴侣,只在他那大轱辘车后面,慢步小跑地跟着一条黑狗。这条黑狗可通人性了,老郎木走到哪,它就跟到哪,老郎木高兴的时候,它就摇尾巴,遇到老郎木难过,它也跟着流泪。有时,老郎木在沙漠村庄为牧人们演唱,它还会两腿直立,捧着个秫秸棒儿编成的小箩儿,绕着场子请赏呢。就因为这些,老郎木特别喜欢它,就给它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沙虎。
因为老郎木常在沙漠边沿的村子里为人们演唱一些小节目,所以当地人对他的身世,也就不免传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汉族人,是唐朝大将军霍去病随军乐班留下的后代。有人说他是蒙古族,也有人说他是藏族。人们的这些说法,都有一点道理,因为他平常说话或者在演唱小节目时,常常把窗子叫着“套那”,把再见说成“白依尔太”。“套那”和“白依尔太”都是蒙语。
可是,他有时又确实把王子说成“赞普”,把贵妇人说成“江古西尤”,又把出公差说成出“乌拉”。“赞普”、“江古西尤”、“乌拉”,都是藏语。
至于说他是唐朝大将军霍去病随军乐班留下的后代,那是因为他除了会操琴、吹萧、弹琵琶外,还会演奏《宝花步佛曲》、《大妙至极曲》、《卢舍那仙曲》、《散花曲》等多种唐代古曲。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他的右臂上,还刺着一个手抱琵琶身缠蓝绸的小飞天。这种小飞大,只有在敦煌莫高窟北魏时期的岩洞中才常见。
随着时光一年一年地流走,人们又说他既不是蒙古族,也不是藏族,而是队四川达县逃跑出来的杀人犯。他们说,他在四川杀了人,就逃跑出来,从剑门关到望子关,然后渡过黄河,沿着祁连山脉,一直流落到红湾寺一带,在那里改名换姓,和一个从中亚细亚过来的撒里回合尔族的姑娘成了亲,并且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后来部落的头人强占了他所爱的那个姑娘,并传出话说要在打猎的时候,用毒箭把他射死,他这才离开自己的牛毛帐篷,逃到了沙漠里来流浪卖唱。
反正,不管他的身世究竟如何,这些沙漠村庄里的人们,却越来越离不开他。因为十多年来,他几乎总是赶着他的骆驼车,风沙里来,风沙里走,把他那沙哑的歌声和三弦琴的苍凉的古韵,留在这些用高原的黄土筑成的小村子里。
由于他经常演唱一个牧羊人在沙漠里找到了甘泉的故事,所以人们在谈论他的身世之外,还传说那眼甘泉实际上就是他找到的,并且说这眼泉水,是从一层金沙底下涌出来的,而在那层金沙下面,却埋着一座从来没人发掘过的宝藏。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谁也弄不清楚,据说有人亲口问过他,他也点过头,下过,再问他这眼泉水在什么地方,他却又闭口不说了。
总之,老郎木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而又多才多艺的人物。所以每年一到祁连山下的冰桃成熟,沙漠中间的沙拐枣结着粉红色果实的时候;当人们一面喝着新糜子煮的稀粥,一面抬头望着一年一度越过沙漠向南飞去的大雁的时候,总是这么说:“老郎木为什么还不来呢?”
以往人们这么念叨几天,总会在一团飞扬的黄尘里,高兴地发现他那辆由一匹老骆驼拉着的大轱辘车,和跟在车子后面慢步小跑的那只黑狗。可是,到了一九三六年那年的秋天,人们把所有越过沙漠飞向南方过冬的大雁都送走了,也没有看到老郎木的影子。
事情很简单,因为在这一年的秋天,古老而贫瘠的河西走里,发生了一件极其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