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页)
。
真理的力量离不开人格的力量。高尚的人格要靠真理的力量去陶冶、锻铸,而真理的力量也同样需要人格的力量来支撑。真理不是束之高阁、供人欣赏的“花瓶”,而是必须身体力行、积极实践的对象。所以,既要“说到”,也要“做到”,才是真正的坚持真理。一般来说,人们认识真理一是要看我们讲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二是要看我们的行为举止是否与讲的道理一致,是否真的带头实践所提倡的价值观念。“说到”与“做到”一致,那么“说”的就理直气壮,就有分量,就“叫得响”,听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受到鼓舞。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普遍深入人心,具有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正是由于有成千上万具有高尚人格的共产党人为真理而献身。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面对“两个凡是”的桎梏,他以非凡的勇气支持真理标准的讨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敢于坚持真理的高尚人格,就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今天,我们为追求真理所要付出的早已无法与老一代革命家相比,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不要、不讲人格的力量。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追求、宣传、践行真理的过程,仍然需要领导干部靠人格的力量身体力行。没有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也要受到损害。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所谓“高素质”很重要的就是指领导干部所具有的理论素质和人格素质。这两种素质的外在表现,就是领导者所应具有的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领导者拥有这两种力量,才能更有效地履行其岗位职责,才能在群众中产生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才能激励、鼓舞和带领群众共赴理想目标,不断推进伟大事业。
人格力量建立在对领导者崇敬、信服的基础上,是一种使人甘愿接受对方影响的心理因素。领导者的人格是领导者的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思想格调,一种价值取向,一种道德情操,是这些因素在具体领导活动中的自然渗透和外在体现。领导者人格力量产生的影响,是权力因素所无法企及的。它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能通过形象感染、舆论传播而征服人心,甚至跨越历史,留下长存风范。人格的力量来源于人格的高尚。品德高、作风正、修养好的领导干部,才能产生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才能具有巨大的人格力量。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取决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言行表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人格的力量,在广义上泛指领导者通过其言谈举止、行为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一切优良人格因素的总和;在狭义上指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无论广义还是狭义,都是指内在精神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通过优良的行为表现优良的人格。其核心就是领导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的品质。
人格力量对于真理力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意义:
第一,用人格立“资格”。领导者应是真理的践行者,真理的代言人,应具有能够代表真理的主体资格。但这种主体资格不是指领导者所具有的官员名分,也不是指由官方授予的某种权威身份,而是指领导者“凭什么”、“有什么资格”来领导别人,教育别人。难道仅凭着一纸任命,一把交椅么?显然,真正的、实际的资格不在于此。内在的资格、实际的资格只能是取决于群众的认可,即被领导者是否从内心里认同你是否确有资格,承认你是否确有权威。领导者的人格形象愈是优良高尚,则其主体资格愈能得到被领导者的认同。反之,如果领导者缺乏人格魅力甚至人格低下,被领导者就会怀疑甚至否定其主体资格,虽然可能表面上服从领导,但内心却极不情愿、很不服气,甚至公开拒绝接受领导。这样,领导者也就在事实上丧失了主体资格。正因如此,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极为重视领导者的人格素养。毛泽东指出:“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在这个社会制度大变动的时期,尤其要先受教育”。邓小平强调:愈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领导干部“就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