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我的作品尚不成熟,但也想选送一幅参加全国美展,请各位方家赐教。”潘素用恳切的语气对来访的几位画家说。
几位画家看着四壁上的新作,不断点头赞许。
“潘素出生于南方,生活在北方。由于她对大自然观察敏锐,对新中国无比热爱,加上又很善于将自己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种种体验溶铸于笔端,所以,她的山水作品反映出了自然风景中的内在精神。”一位画家评论说。
“她的这几幅作品可以说是风格各异,这里有江南景色的垂杨斜柳和潺潺流水;也有北国风光的冰川雪野和挺拔青松;有的反映了高山峻岭的非凡气势,也有的反映了葱茏林木的瑰丽多姿。送哪一幅参展,都是比较理想的。”又一位画家说。
1956年7月,第二届全国美展在北京工人文化宫揭开了序幕。从3600多件中精选出900多件参加了展出。潘素选送了她的《漓江春晴》参展。
全国第二届美展闭幕这一天,敬爱的周总理在几位领导和画家的簇拥下,谈笑风生地跨进了展厅。总理神采飞扬,边看边谈,总理说:这可是对我们国画发展的又一次大检阅啊!周围的几位同志纷纷点头。陪同接下去说:“这次展览花鸟最出色,山水亦很可观,人物画相对薄弱一些。”
这时,总理来到了《漓江春晴》这幅画卷之下,停下了脚步,陪同介绍说,这是一位中年女画家的作品。周总理注视着漓江的新姿,秀丽的山峦错落有致,和远天的白云一起倒映水中,青山碧水,游船新村,色彩明朗,甚至江水的涟漪都闪着晶莹的光亮,如诗如梦。周总理脱口赞道:“此画颇有新气象。”
。 想看书来
丹青焕彩 饮誉画坛(4)
《漓江春晴》一出现在展厅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许多人驻足画前,向它投去了希望和赞赏的目光。
《漓江春晴》被全国许多画刊、报刊登载,并且给予很高的评价。
《漓江春晴》连同女画家潘素的名字,一时为美术界所传颂。
《漓江春晴》象征着祖国明丽清新的早晨,蕴满了她热爱祖国的情愫,得到了国家总理的赞扬和人民的喜爱。
她恭恭敬敬地站在前来向她祝贺的老一辈画家面前,谦逊地说:“这只是我向祖国和人民奉献的一朵小花,艺术无止境,我要向大师们学习,向更高的境界进取。”
这位饮誉新中国画坛的中年女画家孜孜奋笔,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而奋力拼搏。
1956年,李济深副主席出于对潘素青绿山水画的喜爱向她索画,潘素以北苑笔意创作山水一幅赠之,并由夏仁虎先生题字。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潘素特绘《群峰争秀》一幅敬献;又与关松房、周元亮等画家合作《山河壮丽》,献给大会。
1957年,全国总工会主席赖若愚为筹备国际会议赠送礼品索画,潘素与胡絜青等数位女画家合作花卉一幅。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诚献瑰宝 世代流芳(1)
美丽的什刹海像一个多情、恬静的少女,在和煦的阳光下,舒展开了青春的容颜。
夕阳的缕缕余辉穿过柳叶枝隙洒落在平静的湖面和一对情意缠绵的夫妇身上。
张伯驹夫妇从承泽园移居后海已有两载。每当夜幕降临,他们俩都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地漫步在什刹海边,漫无边际地聊啊,谈啊,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
“有人认为,学问是男子的‘无形财产’,容貌是女子的‘有形财产’,而我则认为,如果一个女子既有‘有形财产’,又有‘无形财产’,才更加完美!”张伯驹微笑着。
“那我也可以同样认为,一个男子既有‘无形财产’,又有‘有形财产’,才是最完美的。”夫人话音一落,两个人发出会意的笑声。
“古人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无论如何,我是接受不了的。”丈夫说。
“那是荒谬的。”夫人的话有些严肃。
“你的青绿山水作品近年大有长进,已为世人所喜爱,这是我多年来所盼望的啊!”
“我感觉,我在艺术上的每一点滴成就都是我们相爱、相助的结晶。”夫人语气深沉。
生活的甜酒滋润着这一对夫妇的心田。他们酷爱艺术,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他们也获得了人生的快乐和幸福。
“丛碧,最近有人告密,说你最喜欢的不是我。”她眨了眨眼,露出了娇柔的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