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部分(第2/4 页)
同仇敌忾,纷纷要找姓徐的拼命,恨不得把姓徐的皮给揭下来,这些旧党每天唯一做的事就是四处造谣,说徐谦反了,说姓徐的要杀旧党,巴不得各路大军立即入京,直接把姓徐的小子砍了。可是现在,自己倒是先打了起来。
同乡党、翰林党、工部党相互攻讦,其实在他们的背后,都有不少人在怂恿,而这些人,无一不是旧党的骨干。
这么说吧;那些身居高位的旧党骨干们不是不知道问题的关键,新党抱成一团,旧党一团散沙,这样下去,肯定不妙。
可是不要忘了,人都是要脸皮的,若是让贤,若是不让门生故吏们活动,到时候人家是高票入阁,自己却是灰头土脸,只有百来个人推举,以后还有脸皮混下去吗?将来名留青史之时,添了那么一句不得人心,只怕见了阎王,都要蒙羞。
再者说了,他们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个个都是一方大佬,凭什么不是你谦让我,而是我谦让于你。
于是乎,新旧党的矛盾一下子就不见了,旧党内部却是杀气腾腾,毕竟谁能入阁,你的对手不是新党,那些王学的举人,你就算是打断了他的腿,人家也不会推你,想要入阁,只能在旧党内部争取,可是人人都想在旧党内部争取呢?
朝廷里,几个旧党部堂明争暗斗,在地方上,他们的门生故吏们,自然也是各为其主,从前大家一致抹黑新政,抹黑徐谦,抹黑新党,可是现在,却都是卯足了劲的抹黑自己人。
江西乃是天下第一票仓,学霸不胜枚举,这里自然也就成了是非之地。
…………………………………………………………………………………………………………………………………………………………………………………………………………………………
第二章送到,那啥,一转眼就五号了,这个月不怎么求月票,求一点月票吧。(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一章:党伐异同
江西巡抚吴石腾很悲剧,他连续接到了几封上头来的书信。
作为一个冥顽不化、又臭又硬的死硬旧党份子,吴石腾和朝中一些旧党联系十分紧密。
杨廷和被杀之后,江西这边炸开了锅,军心民气都要求入京,将姓徐的那小子碎尸万段,吴石腾也是对徐谦批判最为有力的一个。
可是现在,朝中几个大佬送来的书信里头,却多有拉拢他的意思,可是拉拢归拉拢,问题是人人都拉拢,吴石腾却没有那种成为香饽饽的觉悟,反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他感觉到,京师的几位老大人,显然是在内斗,而且斗的很厉害。
其实这也不怪他们,他们的门生故吏们在下头为他造势,难免会有矛盾,下头有了矛盾,上头几个人关系能好到哪里去?假若这个时候他们在上头其乐融融,又让下头那些为他们卖命宣传拼命诋毁对方的门生故吏们情何以堪。
也就是说,大家翻脸,不只是涉及利益的问题了,已经关系到了道德问题,正如后世的巨星,下头的粉丝们掐架,难道你还能笑嘻嘻的说,一切都是误会,我和某某穿着一条裤子?但凡是不想让下头人会心冷意之人,多半都要跳出来,谴责一下对方的粉丝没有教养,率先挑起矛盾,这才是最正确的做法。否则一旦寒了自己人的心,将来就是真正的孤家寡人,莫说入阁,按着这个趋势。众叛亲离下去,怕是现在的位置都做不长久。
吴石腾是有识之士。从这几封书信里,他感到悲哀。他感觉到,旧党已经彻底的分裂,不但是分裂,而且是支离破碎,根本不能抱成一团。可是换句话来说,这天下又何止是吴石腾是有识之士,难道朝中的诸公们都瞎了眼吗?不是的,他们比吴石腾更有见识,大家都是有识之士。不过有识之士往往都是清醒同时又没有牵涉到厉害的人,一旦牵涉到了利益,有识之士也会瞎眼。
朝廷在攻讦,地方也在攻讦,都说谦让是美德,可是不要忘了,正是因为谦让是美德,所以人人都倡导谦让,因为自己做不到。却都希望别人能够做到。
人性的自私,在这一刻淋漓的展现,让吴石腾感觉有些悲哀。
可是他悲哀没多久,却是一个差人匆匆进来。道:“不好了,不好了,有读书人围了南昌府。”
吴石腾吓了一跳。围官府可是大事,而且闹事的还是读书人。这就不得了了。他霍然起身,冷笑道:“莫非又是那些王学的混账?”
王学闹事不是头一次。这就好像直浙那边,闹事的读书人多是旧学读书人一个道理,江西这边旧党是多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