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场没多久,就被提拔屋子里抄写跑腿的差事,算是成功跻身管理层。照理,你太爷知恩图报才对。但是,太爷没能。
太爷感到,盐工的活路比歌谣所唱更窄。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打工只能自己勉强混个半饱,假如孤身一人也就罢了,拖家带口根本无法对付。
太爷忿忿不平道,当年老家存活困难主要是因为天灾。这老天爷的事谁都无法作主,就是百般无奈,也总得承担面对;好不容易移居浦东,原本以为无论是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接近比较宽松的谋生环境,想不到物华天宝的浦东地面连做工出力者自身肚皮始终只能混个半饥不饱,这不是人祸又是什么。
很快,有所觉悟的太爷被潜伏在盐场的地下共产党组织看中,发展成为其中的一名光荣成员。
一九三零年,配合六省农民武装暴动,以盐场工人为主加上当地饱受地主老财欺压的农民积极呼应。其时,已经升任为*浦东县委委员的老太爷,被指派为两个暴动大队之一的第一大队副大队长。
参与暴动的人数不少,盐场加上农民千余众。只是武器家什不行,一共才几支三号驳壳枪,数十发子弹。参与者基本以扁担棍棒锄头铁搭等的盐、农两业的劳动工具为主,少量民间习武的长矛和大刀相比之下已经属于比较先进的武力配备。
暴动是八月九日晚上发动的。两支队伍分头合围,先后捣毁了当地若干处的警察哨所,打死七名警察,活捉一个,另有好几十人落荒逃跑了。
积聚起来的暴动队伍顺势包抄了叶、朱两个大地主家,惩办首恶,将其粮草浮财悉数分给当地贫困民众。
第二天上午,在叶家祠堂举行庆祝起义成功的群众大会,公开宣布成立浦东苏维埃临时政府,并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二军第一师,太爷出任参谋长。
就在当天中午,反对派的浦东警备二师出动两个正规团前来清剿。由于力量过于悬殊,为了避免一般参与群众的无谓伤亡,起义指挥部决定疏散队伍中没有兵器的一般群众,只保留几十名骨干中坚分子。
与优势进剿敌人的周旋一直坚持到十四日,由于迟迟得不到原来约定的上级省委的明确指示,敌众我寡,力量对比悬殊。为了留得青山,保存革命火种,太爷等最后一批骨干分子也将武器藏匿起来,化装成一般百姓陆续撤离。
也不能简单说武装暴动归于失败。收获之一是,包括太爷在内的几十名骨干分子后来成为了长期活跃在江浙沪一带共产党武装的中坚力量;还有,通过此次武装暴动,极大震慑了浦东地面上的地主老财。大规模的群众暴动让一些为富不仁者终于有所感觉,众怒难犯。一旦老百姓被逼无奈哪怕是鱼死网破铤而走险奋起反抗,未必不是一种自身生存方式的果断选择。
一时,投鼠忌器。包括太爷原来打工的盐场在内,那些饱受地主老财欺压的普通百姓生存状况,得到了程度不同的改善。
在撤离浦东寻找组织时,太爷无法将时年十五六岁的爷爷带在身边。独自留在家里也担心反动派报复,考虑到王家香火持续包括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就将爷爷送进老街附近的青龙道观。
爷爷说,也不一定就是因为道观主事倾向革命。既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人危难之际出手相助基本上仍然属于出家人的常规慈善行为。
从此,太爷杳无音信,父子成为永别。
第一章 身陷道观(3)
爷爷一旦身陷道观,人身安全一时无虞,只是这青龙道观规模包括受制于其他各种因素,香火历来并不十分旺盛。
号称人间天上沟通桥梁的青龙道观,起点不低,也相对神圣。但是,道观成员吃喝拉撒那些凡人事务一件都不能拉下,谋生任务不比其他纯人间组织轻松。
作为长期的现实面对,道观全体四名组成人员,被一视同等地要求,不能类似供奉的神仙们坐享其成,必须坚持自食其力。
一旦正式列编的出家人尚且如此,何况我爷爷编外的暂列形式。但是,爷爷连半路出家都谈不上,根本没有道家糊口混饭吃的那些业务专长,自食其力谈何容易。
法号慈安的道长是好心人,他提出自己愿意跟爷爷合伙。
其实,所谓合伙是慈安道长谦逊。慈安道长的意思是,一旦他本人受客户邀请,外出法事道场,顺便梢带爷爷打个下手,跑跑龙套。如此,爷爷凑个数不仅有吃有喝,通常法事后来,能得到几个赏钱。有时,甚至蛮扎实一个红包也说不定的。
总体上,浦东地面法事道场包括测字算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