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页)
一听说母亲报社的办公室要整理,就自告奋勇地要去。
春节期间报社里仍然没有休息,记者、编辑忙得热火朝天,随时都有忙碌的人快步从身旁跑过。母亲的秘书看到他们进来,走上前打招呼:“方老师过年好!小方也回来了?几年不见长得越来越帅了!”一边说笑,一边拿出钥匙开了母亲办公室的门,说:“冯主编的东西都在这。要不是年后报社赶着搬家,也没这么多东西要整理的。”
方靖看着满屋子的旧报纸和书,倒抽一口凉气:“这么多啊!”
秘书笑道:“这里面差不多有三十多年的分量呢。我也不知道冯主编干嘛存这么多旧报纸,她就是会走路的资料库,什么都在脑子里装着呢。”
临来的时候母亲写了一张单子,注明哪些资料怎么分类,即便是这样,一搬动那些报纸,就扬起一阵厚厚的灰,方靖忍不住大打喷嚏。父亲递给他一双套袖和一个口罩。
摞好报纸,归类,装箱,在纸箱上标好号码,枯燥中偶尔还有些惊喜。方靖在一摞报纸里发现了他小学时做的母亲节贺卡,找出来和父亲一起看,盯着那时候自己张牙舞爪的字体笑了半天。偶尔也能在书堆里找到一张照片,不知母亲去哪里采访时拍的,照片上母亲一派八十年代职业女性的风格,大波浪头、西装的垫肩撑得高高的。
父亲从一堆报纸里拣出一张,招手叫方靖去看,笑道:“这张报纸可有纪念意义。”
方靖凑过去一看,是一篇专题稿,撰稿人冯爱武。
“这是你十一岁那年,你妈发了毕生第一篇专题稿,一高兴,买了一大堆菜,还买了瓶葡萄酒,结果我们下半个月净吃挂面了。从这篇稿子以后你妈就进了分社,从实习记者变成正式记者了。”
方靖拿着那文章看,笑道:“我妈还真是笔杆子,二十多年前写东西就这么好。”
“那当然。”父亲的语气里有些骄傲,随即笑着说,“你等着,我去要点热水来泡茶。”
方靖答应了一声,继续看着那篇稿子。
这篇专题稿占了整整半个版面,母亲本有做剪报的习惯,这张报纸倒是完整保留下来了,不晓得她当时怎么开心来着。
他微笑着,下意识地把报纸翻过去。背面是社会新闻,边角处有个不起眼的讣闻。
讣告
青年导演邓观,因车祸重伤,于本年9月28号凌晨2时不幸与世长辞,享年27岁。现定于本年10月3号在建国路殡仪馆20号厅举行追悼仪式。
负责人:未婚妻 温雅
亲友 周策
联系电话:XXXXXXXXXXX
泣告
【注:祖母家的对联嵌六味中药:赤箭、车前、龙骨、丹砂、枳壳、蝉衣。
方靖在桥头上想到的那句诗全文如下:
《癸巳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第二十三章
想必过年的时候电信公司会赚不少钱。方靖的手机是师兄淘汰下来的老型号,春节前后几乎每天都要清空一次短信,不然迟早会被撑爆。母亲买了一款新手机送他,里面功能多得眼花缭乱,方靖照着说明书学了半天,只学会一个短信群发功能,就失去深入研究的兴趣了。淘汰旧手机之前他仔细地读了每一条新的旧的短信,里面没有温雅的,也没有周策的。
返校之前,那个大旅行箱被母亲塞得满满。他拿了母亲的购书会员卡,趁减价买了一大堆书,母亲却偷偷拿了几本出来,塞了三斤小米。被方靖捉贼拿赃,母亲依然振振有词:“家里的小米比外面卖的香!你一个人住,吃饭是个大问题,不爱做饭,熬点小米粥也是很好的。”方靖说:“三斤小米才熬几顿?多带几本书我能看好长时间呢。”母亲瞪他:“书又不能吃。”方靖又好气又好笑:“你这也算知识分子说出来的话?”这时候父亲照例要来和稀泥:“要不就带一斤吧,好歹也是你妈个心意。”
方靖和母亲之间的拉锯战快赶上中国加入WTO时候的谈判,双方都寸土不让。最后箱子里还是满满当当塞得几乎盖不下盖去,称了一下,居然有三十多公斤。好在,母亲找了个机场的熟人,没过安检,直接上了飞机。
开学后日子过得很平淡,方靖没了工作,查一下户头,发现这几年父亲一直每月按时寄钱,累积到现在数目着实不小。自从他转到表演系,那个银行账户就再没动过,这笔钱即便是毕业以后,也能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