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这首先是因为置顶盒从一开始就是一道关卡,一个“收费亭”。
置顶盒为改变电视的大众性在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但同时它又给电视台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如果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要求来选择节目的话,那么电视台将失去自己的“金矿”--“黄金时间”(prime time)。电视台在“黄金时间”里强制性地无偿雇佣大量观众来为电视台工作。然而观众一旦使用置顶盒来点播节目,“黄金时间”就不复存在,因为观众再也不用担心他们会错过自己所关心的节目播出时间,不同的观众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举例来说,天气预报节目是所有电视台最及引观众的节目,但假如观众可以通过置顶盒随时获取最新的天气信息的话,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收看天气预报的人数就会大大降低,这个“黄金时间”也随之告吹。
为了弥补失去“黄金时间”所造成的损失,电视台只得把“无偿”收看变成“有偿”收看,即把把无形的收费改成有形的收费。这就好像你看电视节目是不用付费的(其实观众已经被暗中收费了),但你看录像带却要向录相带出租店付费。尼葛洛庞蒂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说:“商家对这个盒子的兴趣,来源于它的潜在功用。抛开别的不谈,这个盒子可能会变成收费亭,它的供应商借此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把门人,根据经由收费亭进入你家中的信息的多少,收取可观的费用。听起来,这像个只赚不赔的好生意,但却并不符合大众的利益。”
置顶盒充当的“收费亭”角色,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清楚地看出它是作为中心化机构的电视台的一种垄断信息的新工具。电视的每一个频道如同一个隧道,任何信息想要从这里过,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收费本来是无可指责的,关键要看观众掏钱从商家那里买到的是什么东西。正如毒品贸易是否合法,不能看毒品贩子的具体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如他们买的货是否是假冒伪劣产品),而要看他们买的是东西在社会、伦理、文化上引发的后果。
归根到底,它充当了一种信息上的“开明专制”的工具,而再开明的专制也不过是专制。专制的程度是以锁链的长短来衡量的,但个人所要求的不是更长的锁链,而是没有锁链。置顶盒之所以是锁链,是因为使用它的人除了用它来点播电视台早已为你准备的质量和数量都受到严格限制的节目以外无所作为。这些东西不仅不能促进个人的任何创造性,使人们“天天向上”,而且使人们泯灭自己的个人创造性,使人们“天天向下”而不自知。
电视台早已经估算过什么节目是一般观众最可能点播的,比如有70%的观众只点播电视台所备节目的5%,所以电视台尽可能满足这70%的观众的口味,并且努力使“70%”在下一段时间内提高为80%或更高。在这里,多数人的兴趣压倒少数人的兴趣,大众化的品味压倒个人化的品味仍然是普遍通行的原则。
从表面上,置顶盒(录相机也是如此)好像使你从电视这扇“大众视窗”走到属于你自己的“个人视窗”。实际上,经由这个大的“大众视窗”,你走近的仍然是一扇略小一点的“大众视窗”。透过这一扇扇视窗,你所看到的“景色”是早已经过中心化机构筛选、制作好了的“景色”。当你走到这一个个视窗前面时,你已经走到了尽头,你无法再把你的视野往前推进一步。这个视窗仍然是囚室的视窗。
相反,网络化的个人电脑的“视窗”(以微软的 Windows 为代表)是包含着无数个“视窗”(windows)的“视窗”,
你更像是一个由个人驾驶的小汽车的车窗,一个流动的视窗。当你在网上纵横驰骋时,窗外的景色不断地变化,你能够在人迹罕至之处或从未有人迹之处看到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观,领略赛柏空间里的种种风情。而且,即使你驶入了最个人化的领域,你也不会产生“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落寞之感,因为你随时可以让你的远在天边知己以光速来到你所在的地方,与他共享你眼前的千种风情。
总之,PC 是一辆能以光速行驶又可能随时停下,使物理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成为问题的超级跑车,在新的空间(赛柏空间)里,你可以纵横驰骋。PC 的视窗就是这辆超级跑车的车窗,而电视这扇视窗是囚室的窗户,置顶盒能使多人囚室的窗户变成单人囚室的窗户,顶多也只是囚车、火车、公共汽车的车窗。
10.4 带宽——PC技术的暂时瓶颈
在10年的时间内,我们将拥有无限带宽。
——比尔盖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