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处理(2)
凡此种种,这些理由看起来都有道理。但是他们都忘记了:
尽管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期望,但是,正如佛教所言:“森罗万象许峥嵘。”这世界本来就有差别,有它自己运转的规则,有时还有一点不公平。
我们面对的人,也并不承担帮你认识这个世界的义务,更不承担让你开心的义务。这一切你得自己来承担。
与此同时,你还得学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过大。
事实上,所谓“难处理的人际关系”并不存在,只要你在内心深处彻底埋葬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够了。那个幻想就是——
世界像天堂,我就是天使。
永远要记住:当我们期望世界是“天堂”,期望别人把自己当成“天使”时,我们与人交往中的种种借口,就找到了最好发展的土壤。我们便会不断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要求越来越多,对自己要求越来越少,结果必然导致与他人的关系越来越糟。
通过从当初工作困境和人际关系困境走出的体会,我有这样一个心得送给大家:
把自己一放大,世界就变小;
把自己一缩小,世界就变大!
2.奇迹,从先改善自己开始
认识到上述理念,我们就有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
而奇迹,是首先从改善自己开始:
第一,有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
这是工作中常见的现象:有些人,一遇到问题,首先就责怪他人,从来不想想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
这不仅体现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也体现在当今很重要的干群关系上,对此,我们不妨听一听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的观点:
“一些干部有个不好的习惯,凡是发生了矛盾,首先在群众身上找原因。一些干部早就脱离了群众,还口口声声说群众难管。”
卫留成的观点,就像一面“照妖镜”,让某些干部推卸责任的借口无处遁形。
我们每个人也要拿起这样的“照妖镜”,彻底消灭类似的借口。有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二,要改善,先对自己有要求。
《圣经》里说:“与其介意别人眼中的斑点,不如去除我们眼中的光束。”只有首先改变自己,才能“影响”别人,甚至是“最难缠”的人!
某单位的白领赵晨,在与我们交流时写了一篇文章,值得与大家分享:
初涉职场时,我勤快、谦逊,脸上写满了爱憎分明,在研究院院长助理这个岗位上,一心要把工作做好,有很强的责任心。但自己有个突出的性情始终无法克服:冲动,体现在做人和处事上,显得毛躁和幼稚。
单位有一位年长的同事,才华出众又是领域专家,可是难免的,他也会犯些出人意料的低级错误,我只私下提醒他一下,顺手就帮他改过了。前一段时间,同一个问题出现了两次,我一再提醒。
不料一个月以后,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恰逢当时任务繁重,我焦头烂额心浮气躁,不及多想就硬生生地说:“跟你说了两次了,怎么还这样?”他当场就愣住了,再没说出一句话来。结果,问题不但丝毫没有解决,还延误了恢复工作的时间,让我不得不加班加点,十分被动。
万分恼火的我,第二天就在例会上指责他的不协作,甚至激动之下将之前的小过小错也旧账重提,大有对簿公堂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随后的日子,我却难过极了。这位原本工作积极的同事,对他当月任务以外的任何事统统不闻不问。而追求完美的我,遇到专业性强的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当然,更是不愿与他沟通寻求帮助。一再的痛苦和煎熬中,我甚至想到了调岗离职,来逃避这无法战胜的难题。
不找借口,“最难处理”的关系能处理(3)
这时,我开始反复思考这件事,回想了其中每一个细节。
都是冲动惹的祸!
我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工作,私下提醒也好、情急发难也好,甚至会议上分清是非曲直,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并无任何个人恩怨,却为何造成现在这样令人窒息的局面呢?他是个热心助人的同事,有非凡的才能,就是容不得半点轻慢,可我为什么偏偏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戳人家软肋来逞一时意气呢?
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我十分汗颜,第一个念头就是:道歉。但这次我给自己一个更艰巨的任务:改变自己,改变冲动莽撞的性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