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评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在一生之中不可能完美无缺,总是会有某种遗憾的。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最完美的人生,把少年、中年、老年都作了较为满意的安排,可是真正的人生不可能是这样的。
但是文中指出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指出各个时期的最佳表现:少年以天资聪颖为最佳;青年要才情超群、风流倜傥;中年追求功业卓著、英名远扬;而当人到老年时,最令人羡慕的便是颐养天年,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但是这些愿望的达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要经过人们辛勤的努力,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这么理想的局面。
天道忌全,世上没有时时如意的;人生道路上充满艰辛与挫折,一个人只要尽心尽力努力奋斗,虚度大好时光,对社会做出贡献,这样的人生就不会有遗憾。
武人不苟战
【原文】
 ;武人不苟战,是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为文中之武。
【原评】
梅定九曰:近日文人不迂腐者颇多,心斋亦其一也。
顾天石曰:然则心斋直谓之武夫可乎?笑笑。
王司直曰:是真文人,必不迂腐。
【译文】
武人能够不轻率的进行战争,就是武夫中的文人;文人不固执迂腐,就是文人中的武将。
【评析】
文人和武将都是国家的栋梁,但是无论是文人还是武将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在文人武将中更有明显的区分,有些文人、武将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名流青史;有些人却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以致遭世人唾弃,遗臭万年。
武将有两种:一种是鲁莽型,如历史著作中的李逵、张飞等的形象,勇而无谋徒知逞匹夫之勇的赳赳武夫。一种是智勇双全型,如岳飞、宋江等,他们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武将形象,是智勇双全大智大勇的将帅。来衡量两种武将的标准则是看其对待战争的态度,看其能否“不苟战”,不以好杀为乐事。文中所说的“不苟战”者“为武中之文”, ;是说作为将帅,要有正确的判别能力,要为正义而战,知己知彼而战。
文人也有两种,一种是迂腐文人,拘泥俗套,不解世故,不知变通还自命清高,尽信书本,一切以书本为依据。另一种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办事游刃有余,不为世俗之见所左右,一切以大局为重。文中所说的是文中的武将。
文人与武将,都要扬长避短,文而不愚,武而不轻率,这样文武一体,才能为国家民族效力。
文人讲武事
【原文】
 ;文人讲武事,大都纸上谈兵;武将论文章,半属道听途说。
【原评】
吴街南曰:今之武将讲武事,亦属纸上谈兵;今之文人论文章,大都道听途说。
【译文】
文人谈论军事,大多是纸上谈兵;武将谈论文章,多半是道听途说而来。
【评析】
上段文字是讲文中之武将和武中文人。那么这段文字又从另一方面指出了大多数文人武将的缺点,可以说相当精辟。
文人精于文章,不懂得用兵作战的事情,武将只知道用兵打仗,不谙为文之道,那么有些文人大肆谈论军事,其实他们大多是纸上谈兵,而不知实战时的情况;武将评论文章,恐怕也是道听途说了,不知道其中实质所在。
《三国演义》中的马谡“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因丢失街亭被斩。正在于他尽信书本,不知变通,只能纸上谈兵,一到具体的实际作战时便无计可施了,最终因刚愎自用而大败。由此可知,仅靠读了几本兵书的人,就谈用兵之道的人,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
文人无实战经验,只能纸上谈兵;武将论文,知之甚微,多是一知半解,人云亦云,也难有鲜见之名。
当然,张潮的这一结论也有其片面性。正如吴街南评此条说:“今之武将论武事,亦属纸上谈兵;今之文人论文章,大都道听途说。”更为精辟的指出现今政事中存在的弊端。
斗方止三种可存
【原文】
斗方止三种可存:佳诗文一也,新题目二也,精款式三也。
【原评】
闵宾连日:近年斗方名士甚多,不知能入吾心斋彀中否也?
【译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