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服不行!(第1/3 页)
亲理政事,最折磨人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文牍奏疏,见过孔明三臣后,刘禅在书案前坐了一整天,手脚都酸麻了,也仅仅处理了一半。
晚膳的时候,还让诸葛乔把廖立传来。这么做,虽然有失礼仪,但他的时间并不充裕,只能如此。
而廖立行过君臣大礼后,见刘禅的膳食,只有区区一荤一素,人也很是愕然,堂堂的天子,饭食竟然如此简朴?
“哦,公渊来了!”,刘禅放下碗筷,扭头吩咐内侍,给长水校尉也上一份,君臣共同进食,边吃边聊。
廖立虽然对新帝有意见,但看到面前的饭食如此的简朴,也是面露羞愧,心中责怪自己太苛刻了,没能看到陛下好的一面。
而刘禅见这位“荆楚奇才”并不动筷,则笑道:“不合胃口?不合胃口,朕让他们给你换!”
天子赐宴,谁人敢嫌弃,就算廖立再骄狂,也不敢当面拒绝天子的赐食,更何况天子与他吃的,是一样的东西。
于是,连忙解释,其并非嫌弃食物不好,只是没想到,陛下如文帝一般节俭,这真是大汉的福气!
这不是挺会说话么!
再次放筷的刘禅,与之明言,他们都说廖公渊自恃才学,目空一切,口含刀片,出言便会伤人。但这一番恭维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倒是比其他人更顺耳些。
“曹魏的人啊,常笑先帝是织席贩履之辈,觉得我们刘家就是个破落户,非抱着祖宗的牌位充大个。”
“可朕却以为,出身寒微并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先帝出身贫寒,却为大汉延续了一丝火苗,朕非旦不以为丑,更觉得甚为荣光!”
先帝是马上天子,大半生都在征战,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漂泊半生才置办了这点家业,所以用度上格外的勤俭,也不许他们兄弟生活奢靡。
刘禅呢,自幼随诸葛亮学习,生活习惯与丞相颇为相同,饮食偏向食素,这样更有益身心,还能省下不少财帛。
别小看一粥一饭,按照储君的标准,积少成多,正好从羌人手上,给他的卫队换了五百匹战马。蜀国缺战马,而且不是一般的缺,能换得这些战马,刘禅觉得很值得。
没办法,蜀汉区区两川之地,即便是天府之国,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吏、兵士,不愿意坐吃山空,既要得学会开源,也要懂得节流,否则拿什么去开疆拓土。
在刘禅看来,话说的再漂亮也没有,想带动全国上下勤俭朴素,官员清廉为公,首先你得自己做到。没有这份甘为先驱的心,他如何敢率轻兵轻取黄元。
“是不是很奇怪,你置喙君父,毁谤同僚,朕非旦没有治你的罪,还这么和颜悦色与你说话?”
廖立茫然的点了点头,他的确没想通。官场上的人,从来都是锦上添花,没人会雪中送炭,弹劾他的人,会把他说成什么样,廖立心中有数。
定然有人言: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群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云云。
再加上陛下以雷霆手段,处置黄氏一族的老小,更让他确信必死无疑。诸葛乔去传他的时候,廖立就有准备好领死了。
可刘禅这不杀不骂的,真是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廖立是个执拗脾气的人,他不怕死,更不会为了活而说软话。
但他这种人,最怕的就是刘禅这一手,软刀子扎人,肉疼不流血,所谓杀人诛心,就是这个道理。小皇帝不温不火的态度,搞得他心里没底啊!
呵呵,“你廖公渊也有糊涂的时候?你不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满腔抱负无处伸展吗?”
廖立是荆楚奇才,早在荆州之时,便与与徐庶、诸葛亮、崔州平、孟建等人齐名。随后被刘备征为州从事,不到三十岁就做了长沙太守。
连诸葛亮自己都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而廖立自以为才名只在孔明之下,却让李严等人居于其上,因而怏怏不乐,遂又有了许多怨言。
用廖立自己的想法,他就是运气没有孔明好,如果先帝能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今日的功名必不在孔明之下,更不会让蜀汉挤在这区区两川之地。
做官,是讲究天时、人和的,要有机会,要有人肯给机会。
十余年了,廖立从耐心等待,变得渐渐绝望,看不到前途,一身抱负不得伸展,故而时有攻讦之言,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所有人做的都没有他好。
“公渊,你心里是不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