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2/4 页)
师空缺的话,这兵力数量也太过众多了。单单自贡和宜宾的新兵第一批都招来了两千多人,完全够把新37师连阵亡和负伤的兵额全部填满。
之所以第一次就能募集这么多新兵,其一是因为四川的壮丁出了名的多,其二就是四川人对新37师高额的军饷大为吸引。
到了二月底三月初的光景,徐邵文在自贡、宜宾和上海一共招募了超过三千五百名新兵。除了填补新37师空缺的兵额,最终预计还会剩下两千多人。这些部队将会在三月初分别在招募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到六月的时候才能编入作战单位。
现在四川距离上海远了,如果把四川的新兵运到上海青浦特训营去训练,恐怕来来回回的路费消耗都会不少,而且四川的新兵们可不老实,弄不好半路还会有逃跑的。所以徐邵文让后勤处和武官处在自贡和宜宾各自成立了新兵训练公所。
徐邵文之所以招募这么多新兵,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现在四川不太平,自贡、宜宾和泸州三地虽然相隔不远,但是川中蜀道艰难,三地之间的联系毕竟不顺畅,加上滇黔势力虎视眈眈,所以必定要加强军队编制。
早在长江防线作战的时候,徐邵文心中就已经拟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战后在各个防区设置镇守使,负责民政和防务的管理建设。不过镇守使这个官衔权力很大,几乎就是封疆大吏的性质了,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信心腹之人,恐怕日后羽翼丰满了就会自立门户。
正如同唐继尧的下场一样,最后被云南四大镇守使联合推翻了。
2月28日的时候,徐邵文正式公布了防务任命。他委任林蔚出任自贡镇守使,萧安国出任为泸州镇守使,孙建业为宜宾镇守使。同时他规定镇守使不得兼任新37师军职,只负责掌管各自防区的地方武装,也就是地方预备役和警备司令部。
萧安国、孙建业升任镇守使之后,新37师副师长和炮兵师的师长等军职全部空缺了出来。徐邵文让夏国桢从师部参谋长的职位上重新走出来,兼任新37师副师长。而炮兵师师长则由原102炮兵团团长贺国光升任师长。
…
本书质量在下降,大幅的下降,这点我承认。唉,当这本书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对剧情驾驭能力的失败。是我太嫩了。
这本书得过且过,即便如此我要坚持写完,以兑现我完本的承诺。同时我保证,今后我慎重构思,拟定好大纲,推敲剧情之后再开新书。
希望各位读者大大能继续支持下去吧,有能力的就当是可怜我吧,订阅下。哈哈。谢谢了!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少壮派五大镇守使
更新时间:2011…3…23 15:35:23 本章字数:5555
第三十二章 少壮派五大镇守使
徐邵文之所以不让镇守使兼任新37师军职,正是为了自己能够牢牢掌握军权,预防这些镇守使几年或者几十年后会因为私欲而背叛自己。
当然就眼下而言,无论是林蔚、萧安国还是孙建业,他们都是对徐邵文忠心耿耿的人物。
他们三个跟着徐邵文有三年的时间了,不仅仅屡次委任重任、受到信任,而且提拔的速度也是如同插上翅膀一般,由团长转眼到师长,又由师长飞升镇守使。这样的提拔,几乎在全国所有军队中都是不可能出现的。
尤其他们三人在接到通知,知道自己被任命为镇守使后,心中更是感动万分。能够被任命为镇守使,就已经表明了他们在徐邵文心中是绝对信任的位置。
而之前招募新兵多出来的2000多个兵额,正是用来平分派到泸州、宜宾和自贡三处警备司令部,算作第一批地方性防区军队,负责维护防区和组成预备役。
对于三个镇守使各自麾下。的警备司令部,徐邵文是有明令要求的:地方警备司令部的总司令可由镇守使亲自兼任,但是副司令由光武上将军府委任,并且警备司令部的兵额最多只能达到团部级水平。
当然在向萧安国、林蔚和孙建业。解释这个明令限制的时候,徐邵文是以节俭军费开支为理由。
至此,上海镇守使李振宁、青岛。镇守使葛敬恩、自贡镇守使林蔚、宜宾镇守使孙建业以及泸州镇守使萧安国,这五股细分出来的小势力,秉承着以徐邵文为首的北洋少壮派系正式凝聚成型。
这是一种标志,标志着徐邵文从一支少壮派军队。真正意义上发展为少壮派势力。
3月1日,徐邵文正式把三大镇守使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