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序(1)
认识林惠春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刚认识他时是在1995年全国软件工作座谈会上。当时,处于湖南长沙的创智是国内软件业界的一匹黑马,做得风生水起,位居前十之列。
后来,我们经常在软件业界的一些会议和活动中遇到,彼此有了一些交流,也多了一份对这个儒雅的年轻人的关注。
我欣喜地看到林惠春带领创智的软件外包服务团队闯日本、闯美国,在国际软件市场上闯出了他们自己的一片天地,令业界侧目。
再后来,因为创智和中软同为微软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联系和交流增多,我对林惠春的关注也相应多了一些。知道他这几年一直带领着他的团队很专注地做着软件外包服务业务,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到现在,他和他的团队一并转职到中软国际,我们终于有机会成为同事。
对于林惠春的能力,我一直是很赞赏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工科背景、对计算机和软件技术完全外行的他,在如此高度技术化、专业化的软件行业打拼十多年,在强手如林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他所带领的团队能成为日本NEC的长期合作伙伴,能够成为美国微软的全球战略伙伴,绝非易事。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林惠春从商学院的系主任,成功转型为一个软件企业的领导,这其中,虽然和他深厚的管理知识有关,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缘于他对中国软件事业的热爱,缘于他对事业的执著与专注,源于他踏实做人做事的风格。
前一段时间,他的新著《资源有限创新无限》出版后,送了我一本。我觉得有些吃惊。没想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能挤出时间完成专著,对我们时代急需的创新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实属难得。
如今,林惠春的新著《做加法 做减法——企业发展的进退之道》又将面世,这次,我不仅是吃惊,更有了一份感动。如果说上本书是关于企业家精神境界的一种探讨的话,那么这本书却是对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的责任和使命的一种思考,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竞争犹如大浪淘沙,许多风云一时的企业消失了,后来居上的企业在发展壮大。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走向成熟,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开放、更多的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这将导致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
竞争是残酷的,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得到更大的发展,必须掌握好企业发展的进退之道。
中软在这方面也有过经验和教训。
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中,中软经历了一段时期的高速扩张,在最多的时候,有近五十个软件团队,在软件的业务上无所不做。然而,经过一段时期后我们发现,单纯的扩张,并不等于大和强,正所谓欲速则不达。
所以,近几年我们进行了战略调整,从全线出击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其中,中软国际的目标就是通过从软件外包服务切入的国际化战略做大做强,直到成为中国的软件外包服务企业。
因此,本书中提出的“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是所有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的问题。
林惠春的这本书,针对我们现在的企业共同面临的进还是退、做加法还是做减法、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发展抉择,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参考和理性分析,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在多元化大行其道的今天,书中提出的“大智知止;专注才能成功”的观点,可谓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多数企业家为扩张而激动的时候,本书“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做好减法才能做好加法”的思想,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清醒。
我想,这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作者丰富的管理学方面的理论功底和成功的商战经验吧。
真诚的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在健康、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一路前行。
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唐敏
序(2)
2006年10月10日于北京昌平
一、选择兔子还是乌龟?(1)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顶着亲人朋友的一片反对之声,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任教8年的湖南商学院,踏入商海,距今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了。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作为管理学教师出身的我,面对商海中诸多企业的沉浮起落,有着很多感触和思考。而其中体会最深的,就是中国企业的“流星现象”。
许多我熟悉的、不熟悉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