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只能等同于东方朔、郭舍人等滑稽之流,而不能像严助那样得到尊显的官职。”严助既是文人又有纵横家的才能,尽管枚皋也经常为此而愤愤不平,可是根本无济于事。
到了汉灵帝那里,情况开始有些转变,而到了曹操这里,文人们的地位又得以进一步提高,以至文学本身也成了帝王们所不懈追求的一种“荣耀”,比如南朝的很多帝王都是兼职作家。倒是像孙权的长子孙登也有文学集团,只是影响较小而已,大概也是受到了曹魏的风气影响吧。
① 曹丕也是发自肺腑地喜欢与文学之士相来往的,他们之间自然也不乏真情的流露。王粲生前十分喜欢学驴叫,在他死后,曹丕带着大臣去吊孝,其间他就提议说:这个王粲生前喜欢驴叫,咱们就以驴叫来沉痛地怀念他一下吧。于是,他就引导着一干人等,都站在王粲的灵堂里学驴叫。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4、曹丕未作皇帝前的文学创作(上)
4、曹丕未作皇帝前的文学创作
建安文学之所以对后世产生那样巨大的影响,也在于那是一个政治动荡、旧的社会价值逐渐被取代的时代,“国家不幸诗家幸”,因此当时灾难、痛苦的社会生活也给予了作家们丰富的创作灵感,而建安作家的“北方气质”也是他们的一大特色。
曹丕的文学业绩,更主要的也表现于他自己的创作上。他在邺城时期的个人生活上,尤其精神上还有些压抑感,并不像他做了皇帝之后那么安然,这体现在其文学创作上还是颇有可观的——恰恰与哥哥相反,以曹操之死、曹丕正式接班为分界,曹植后期的创作则明显优于前期。这一点后面还会专门提到。
曹丕在邺城时期写下了数量颇多的作品,包括诗、赋和各体散文等。他的诗歌从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写自己的公子欢娱生活,主要描写宴饮、田猎、游乐等场面,代表作品有《善哉行》、《孟津》、《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等;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虽偶尔夹杂些小心事,但光彩也并不是很突出,思想上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积极意义。
另一类是写征夫哀妇情,主要述征夫行役、夫妇别离的相失之苦,虽然都是代人立言,却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时人民的苦难生活,又能不时观照自我,代表作品有《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陌上桑》、《燕歌行》、《杂诗》二首等;这些诗主题思想既值得肯定,在艺术上也容易成功,“愁苦之辞易工”嘛,它往往能够通过细腻、深入的刻划,把征夫思妇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如《杂诗》之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难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此诗开首一句,即把季节时间的大背景作了交代,由此而定下了一片清凄基调;接着就写满腹心事的主人公出现,写他所见的清水波、明月光,及星斗纵横之象,这些都进一步增添了凄清、落寞的气氛;再从主人公之耳出发,写他所听到的草虫悲鸣和孤雁哀叫,更使气氛由清凄转入悲凉;在作了上述这些充分的烘托描写后,诗篇方才正面点出主旨:“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道出了远方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最后又接四句:“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又再一次地强调了迫切的思归愿望。全篇写的似疏而实密,不露结构之痕迹,在语言上也是平易质朴,不作奇险峭刻之语,于平淡自然中见情绪,所以后人评论曹丕这类诗的特色时谓:“盖佳处本在词语之外”(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再一类就是写当时有关的政治军事活动,代表作品有《黎阳作》五言三首及六言一首。它们有的就是直接叙写曹军南征题材,诗中或者形容风雨中行军的艰难,“我徒我车,涉此险阻……蒙途冒雨,沾衣濡裳”;或者描述万骑风靡、干戈纵横的军容,“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正上下,干戚纷纵横”。这类作品在内容及风格上与前两类都有所不同,不过其成就显然不及第二类突出。
然而也需要一说的是,曹丕邺城时期的文学创作,其在诗歌形式方面也是有贡献的。
就像无所拘束的汉武帝一样,曹家公子的诗在篇、章、句式的运用上也比较自由,或长或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