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目标没有实现,别忘记了,这还里还有灵丹妙药,就是学会“玉液还丹”。
4、想长寿延年 学习乌龟进餐
“狼吞虎咽”退化食管
有一天去医院做体验;一位46岁妇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正在接受食管测压检查。
正常情况下;受检者吞咽5~10毫升温水后;食管各段会出现30毫米汞柱以上的收缩波;提示水是在食管有节律的蠕动推动下进入胃内的。
而这名患者的情况非常奇怪:无论怎么增加饮水量;都看不到30毫米汞柱以上的收缩波;仅出现一些低幅的(15~25毫米汞柱)、推进不明显的无效收缩。在医学上称之为“无效食管动力”。
是什么原因使她的食管功能受损呢?经过检查;排除她患溃疡病、食管炎、糖尿病等影响食管功能的器质性疾病;但她的进餐习惯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原来数十年以来;这名女患者的用餐时间非常短;平均5分钟左右;称得上是典型的“狼吞虎咽”。
我们知道,正常人吞咽食物后;食管的推进性蠕动和食物的重力作用会将食物送入胃内。有统计表明:食物自吞咽开始到胃贲门下需7~14秒;要想保护食管功能;进餐速度(或吞咽频率)最好与食管推进性蠕动的规律相协调。以咀嚼1次1秒钟计算;每口饭宜咀嚼30次后再下咽;给食管充分时间协调自己的运动状态。
如狼吞虎咽般在短时间内连续摄入过多食物;势必会影响食管的蠕动规律;食物大多靠重力作用“坠”入胃内;极少借助食管的蠕动作用;久而久之;食管蠕动功能会逐渐因废用而退化。
吃得越慢,活得越久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英国歌手约翰·列侬的话无疑成了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写照。
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你大概已经习惯吞咽那些几分钟就出炉的快餐了吧?尤其对中午只有短暂用餐时间的白领来说,似乎除了“狼吞虎咽”别无选择。
《千金翼方》主张“食无大言”,让吃饭时专心细嚼,以利消化。中医学有“脾开窍于口”的说法,提示口腔内食物的充分消化对健脾益胃是十分有益的,这与现代医学的观点也是十分一致。
“想长寿吗?那就吃慢点吧。”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这也被认为是当地人的长寿秘诀之一。经常咀嚼还能活化大脑皮层,可预防大脑老化和老年痴呆。
这里我再详细谈一下慢餐的几大健康理由:
有助消化。充分咀嚼能促进胃液分泌,同时将食物磨得极细,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并直接减轻胃肠负担,对老年人和胃肠功能欠佳的人尤其重要。
慢餐能增加唾液分泌量,唾液入胃后形成保护胃部的蛋白膜,预防胃溃疡。
多花些时间咀嚼食物,食欲中枢才能发出正确指令,使人产生饱腹感,避免发胖。
细嚼慢咽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坚持慢餐,血糖、胆固醇、血压会相应降低。
慢餐能缓解人紧张、焦虑等情绪,让人愉悦起来。
频繁咀嚼可锻炼面部肌肉,减少皱纹。
一些关注国民健康的专家向餐饮业大量宣传“慢慢吃”的好处,得到了热烈响应,很多餐厅里张贴了“乌龟吃饭”的标志,旨在鼓励顾客“慢慢吃”,其中的一句口号更是直截了当:“吃得越慢,活得越久”。
我再问你一次,你想长寿吗?
要想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现在,你们慢慢回想一下,平时吃一口饭要嚼多久?
《辞海》这样解释嚼:将食物咬烂。“烂”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民谚为此确立了一个“标准”:“要想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我国医学专家最近又给咀嚼提出了一个量化指标:老年人每口饭菜咀嚼25―50次,每顿饭吃30分钟。达到这个指标,饱食中枢才有足够的兴奋时间,也才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
有人做过试验,两个人同吃一种食物,一个人细嚼,另一人粗嚼,化验结果发现,细嚼的人比粗嚼的人多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
“细嚼慢咽”方能发挥唾液的抗癌、保健功效。在食物的持续刺激下,让它们和唾液充分混合,并且尽量延长搅拌时间,才能让唾液里的酶充分降解,从而充分发挥其功效。
美国有位叫夫勒柝的富翁,体重近100千克,影响了生活,四处求医无果。后来听说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