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晨经安东前往德川。
正当彭德怀在安东察看地形,听取驻军领导汇报部队渡江准备情况时,12日晚上,聂荣臻打来电话,说情况发生了变化,苏方表示空军未准备好,暂时无法支援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要彭德怀火速回京开会。同日,**来电指示,13兵团各部仍就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请高岗、彭德怀明日来京一谈。于是,彭德怀立即赶夜车回沈阳。13日中午,他和高岗回到北京,聂荣臻对他们说:“下午要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出兵问题再次讨论。”
经彻夜讨论后,政治局同志一致认为,即使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也须立即出兵援朝。会议号召要自力更生,发扬我军历史上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丰富经验,克服各种困难,即刻入朝迎击冒犯之敌。聂荣臻在回忆**在政治局会议上对是否出兵援朝作战时写道:“对于打不打的问题,**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中央作出最后决定后,彭德怀为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情绪,立刻在中南海给与他同机飞回北京正在军委作战部待命的成普打电话,让他给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发出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继续做好出国准备。
就在13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的当晚,**给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发了火急电报:“(-)与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二)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政治局紧急会议结束后,**还与高岗、彭德怀进一步研究了志愿军出国时间、渡江方案,以及东北对志愿军后方供应保障问题。14日全天,**与彭德怀又详细研究了志愿军的出兵和作战方案。**问彭德怀: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可以打,苏联是不是完全洗手?彭德怀说:就是半洗手,也可以打。最后,**讲:即令打不过也好,他总是欠我们一笔帐,我什么时候想打,就可以打,否则我们将来再想打,就无口可借了。**与彭德怀最后确定志愿军各部于10月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至元山线以北适当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机歼敌。10月14日21时,**将**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作出的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和第一步作战方案及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和部署,电告在苏联的周恩来,其要点如下:
“(—)我已告彭在他到德川研究情况后,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元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韩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较弱之一路。。。。。。。(二)美军现尚停留在三八线,它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三)我军决于十月十九日开动,先头部队步行二百公里至德川需七天,休息一二天,可于十月二十八日在德川、宁远以南地区开始构筑工事。全军二十六万人渡过鸭绿江需要十天时间,即要到十月二十八日才可以渡江完毕。(四)为着准备十一月内在敌进攻德川区域时打一个胜仗,我们决定还是出发二十六万人(十二个步兵师、三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五)在我军开进半数修筑工事期间,朝鲜人民军方面还是继续抵抗,尽可能迟滞美伪韩军前进为有利。”10月15日清晨,彭德怀乘飞机自北京飞回沈阳。这一天他在沈阳一面部署志愿军出兵援朝的各项准备工作,一面又利用短暂时间视察了鞍山钢铁厂和沈阳兵工厂。因为他知道东北是中国重工业基地,打仗要靠重工业,战争的胜负,除了人是主要因素外,武器装备是重要的因素。
这天,由于联军已全面开始围攻平壤,平壤危在旦夕。金日成首相特派副首相兼外务相朴宪永前来沈阳会见彭德怀,要求中国尽快出兵,并希望与彭德怀早日会面,彭德怀告诉朴:“我们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自10月18日或19日开始,部队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击敌人,迟滞敌人,我同高岗今天要赶赴安东,去部署13兵团渡江计划。。。。。。”
第八十一章 同舟共济(之一)
--**托病不出。彭德怀临危受命,**兴奋地说:好哇!看来你是百分之百地支持我的意见啰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英勇作战,一开始打得很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