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且可以免费阅读,知道自己要上节目就不应该提早做一点功课预习么?哪怕是看一看书的提要或目录,也不至于在那里没有根据却煞有介事地说东道西。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说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应该不算过分。
此前,笔者在一篇博文里批评某位名家声言自己不屑卒读《中国不高兴》,但又撰文恣意对该书进行褒贬,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试问,对一书产生广泛影响并引起争论的书看也不看就横加指责,这是做学问的态度吗?这是一个把*主义视为至宝并整天鼓吹没完的大家的风范吗?
遗憾的是,现如今这种怪事奇闻许多人都毫无感觉,见怪不怪,麻木不仁,那样一个名家对一本没看过的书及其作者进行抨击,那样一群人评说一本自己根本没有阅读的专著,而且那样专心致志,那样唇枪舌剑,那样面红耳赤,更有人自我感觉还十分良好,这叫什么事儿!由此,再次印证了现时社会的浮躁和浅薄。
延伸一点儿说,究其去年下半年以来那么多的名家大贤对经济走势误判之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去做深入的调研,没有认真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去进行必要的抽样调查,相反,有几多人以某些外国基金会、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身份发布一些误导决策者和众多普罗大众的信息,他们或有“独立董事”的身份,但是否真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提出疑问。哪怕他们稍微做一点儿起码应做的功课,也不至于发表那么多谬论,也不至于带来那么大已经显现或潜在的经济社会损失。可是,又有谁去追究他们的罪责呢?
现在回过来说《中国不高兴》。笔者以为这部书最值得称道的是提出了一系列值得人们深思或反省的问题,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又遭遇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更是实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紧要关口,几位作者提出一些相对敏感却又是每一位国人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什么不好?尽管书中不乏民族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爱国主义、霸权主义等“主义”,但其核心内容是如何解读和解决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面临而且必须及早解决的问题。
没错,该书确有一些问题提得相当尖刻,但切中时弊。还应该指出,近些年来,学界和舆论界实际上是一边倒,很少听到不同意见,那么多的研讨会、高峰论坛,那么多的出版物,还有官方和商业媒体,发出的也几乎是同一种声音,那就是一切的一切与国际接轨。许多学者名家的名气越来越大,头衔越来越多,腰包也越来越鼓,但深入调研的时间越来越少,接触的社会界面越来越窄,真正有价值有见地的著述越来越罕见,如此精英治国必然误国殃民。
对应浮躁的是沉稳,是踏实,是认真。曾几何时,上述字眼都几乎被赋予贬义,沉稳被视同保守,踏实并当作愚笨,认真更是被讥讽为较真儿。现在这些被颠倒歪曲的概念应该重新进行梳理,甚至可以矫枉过正。在这层意义上,《中国不高兴》一书即便有一些过激的提法也应该得到理解,其书中提及的问题更应该以沉稳的心境进行认真思考,进行踏踏实实地调研,以求对问题有一个合理的解读,进而逐步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还需要指出的是,切不可过于对一些政治概念进行无谓争论,不可轻易地划界站队,更不要情绪化地出口伤人,而应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到研究问题上。笔者坚持认为,评说《中国不高兴》应该先是学术问题,知识精英们其不可再次误导民众,再不可误导舆论,再不可不负责任地忽悠决策者。
研究问题还应该有一种务实的太度,应该注意到G20传出的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协力面对经济危机的信息,这是战胜危机树立信心的根基。还应该注意到美国的“倾听”态度,这是一种认真的态度,这是一种决心解决问题的态度。可以预测,在与这场近代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抗争中,没有单个的英雄国家,而是一个并肩携手的英雄世界。中国首先应该解决好自己国家的问题,并在解决好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国家有人太不厚道
【西方国家有人太不厚道——《中国不高兴》读后感之三】
4月18日,是博鳌论坛开幕的日子,人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和一个十分温馨的画面,那就是脸上挂满微笑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中国总理*握手寒暄,凤凰卫视的“同期声”,更让人们看到和听到两位深具影响的政治家像老朋友一样话家常,这样的场景应该让太平洋两岸的许多人感到欣慰。
众所周知,老布什和小布什在任期间,都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但也曾留下过阴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