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部分(第1/4 页)
这时,电话不合时宜地响起来。
是李所电话,说市局的协查通报下来了,要他回来研究研究,看看有没有好的办法抓住犯罪嫌疑人。
王风告别林静,匆匆忙忙地往所里赶。
进了所里的楼门,发现所里人员基本都到齐了,其中还有2个本已经休班的协勤人员,他们穿着整齐,准备参与这场夜巡行动。“小王啊,你回来就好,市局刚刚发了一个协查通报,你看看,一公安部a级逃犯进入我市,犯罪嫌疑人的手中有枪,在原籍打死4人重伤4人,还抢了一家珠宝店,然后潜逃,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家伙。”李所又扫了一眼协查通报的传真件,递给王风。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人,他甚至从这张协查通报上,就能感到一种危险气息。对危险气息,他可以说是一个天生敏感的人。这就如同面对死亡,第1次和第2次不一样。死过一次的人和没有闻到过死亡气息的人,又不一样。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面对死亡时的情景,那就像他第1次面对战场一样,内心有着对死亡的深深恐惧。第1次看到作战环境,是他所在中队的队长带着他去的。队长是W省人,高高的个子,他的脸上有些麻子,但不是那种很大多的,只在脸颊出现,有北方大汉的特点,性格直爽,善于喝酒,尤其是冬天,他的酒量就更大。一到冬天,北风一吹,他的脸冻得红红的,那些麻点也更加的明显了。
王风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完话后咧起大嘴爽朗大笑的样子,整个一个没心没肺的模样,使人感觉他是一个毫无心机的人,但这只是他表面给人的印象,如果你被他的表面所迷惑,那么你就大错而特错。他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喜欢用手梳头,没事的时候就用手指梳理他稀疏的头发,有事没事的都梳几下,这几乎成为他的习惯动作,以至于王风到如今都无法忘记他的那个梳头的动作。休息的时候,他爱和战士们在一起讲笑话。混得熟悉了,战士们还可以和他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活跃一下这个封闭训练环境的沉闷气氛。在王风的眼里,如果说找出一个军官能跟战士打成一片的,他是其中一个人。他喜欢用四川话的发音叫王风的名字:“小王啊,你怎么这个样子呢?”因为他说话的样子很滑稽,就引得战士们一阵哄堂大笑。连王风这个原本就很少跟大家开玩笑或者与大家一起发笑的,都被他逗得跟着笑,何况那些本来就十分开朗活泼的战士们了。加上作战环境下,战士们发现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令大家大声发笑的事情了。
唯一觉得还算得上是可笑的原因,就是这些北方人到了南方以后,突然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们,说着五花八门的方言,都觉得别人所说的当地方言好玩。
没事的时候,就互相学习学习,交流交流,算是多掌握了几门语言吧,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坏事情。而王风的语言掌握能力是最强的,因为他的过目不忘的本领,无人能敌。这时的队长在王风的心里,还是一个很好的队长,很尽责,很关心战士的疾苦,与战士们打成一片。
训练之后的休息时间,大家都爱用云不云,川不川,山东不山东的各种腔调来自娱自乐一番,因为大家实在是太寂寞了,寂寞得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这些18、9岁,刚刚离开家乡的战士,正值跑跑跳跳活泼好动的年龄,突然被一列闷罐车,拉到这个山林里,一下失去了方向般,刹那间不知所措了。所以,无论大家谁跟谁,用什么样的方言开玩笑,都不算过分,也没有人去计较这些。说句直白的话,在战场环境下,生死都无法保障,谁还会去计较这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一次战斗下来,原本在一张饭桌上吃饭的兄弟,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刚刚接触的时候,王风对他很尊重,他对中队的管理宽严相济,能跟战士打成一片,一副和蔼可亲的兄长样子,这是他的优点。也许因为文化的差异,这个靠刻苦训练以军事素质过硬直接提干的人特别的刚愎自用,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喜欢唯我独尊,偏听偏信,且特别喜欢听那些会说话的兵们对他的奉承,这是他的缺点,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第2章 危险气息﹙2﹚】
王风因为作战勇敢,成为这个反恐特种作战中队的队长,有几次战斗,在制定作战计划时,王风和他的想法和观点都有较大的出入。而上级最后往往采纳了王风的计划,这让他的心里很不舒服,在这个中队他才是队长,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因此,他对王风一直意见很大。
在一次中队聚餐,他喝了点酒,借着酒劲当着中队其他几个干部的面,重提王风在军校时违纪的旧事,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