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同时,在如何划定各共和国之间边界和确定民族的定义上,还存在着某些矛盾。以波黑为例,该共和国同其他共和国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建立在民族的基础之上。这成为该共和国后来同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纷争的原因之一。同样,在确定科索沃、伏伊伏丁那、桑贾克等地区的地位问题时,也存在争论。特别是在解决某些地段的争议时,往往以行政命令“目测”、“指地为界”,采取了简单的、较为实用的方法,而没有按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和人文的自然边界进行划分。伊沃、巴纳茨:《同斯大林一起反对铁托——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共产党情报局分裂主义分子》( Sa staljinom protiv Tita——Informbirovski rascjepi u jugosl*enskom komunisticˇkom pokretu),萨格勒布:地球出版社,1990,第104、105页。所以,边界纠纷在当时被掩盖下来。谁也没有料到,当初南斯拉夫各联邦单位边界的内部问题,竟成为当今独立的各共和国或自治省之间争夺的国家间的疆界问题和*。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
为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而斗争
——南苏冲突〖1〗西方国家干涉南斯拉夫的企图二战后初期,南斯拉夫在巴黎和会上和其他的国际活动中,都把实现世界和平、捍卫南斯拉夫的民族利益和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关系,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基础。这样,到1946年上半年,它同2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南斯拉夫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铁托在1945年5月19日的讲话中所表述的:“南斯拉夫准备跟西方盟国政府合作。但是,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不允许歧视它和拿它的权利做交易。”转引自南斯拉夫现代史研究所编《南斯拉夫战后发展一览1945~1965》(Pregled posleratnog razvitka Jugosl*ije1945…1965),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共和国教科书出版社,1966,第158页。
然而,在“冷战”的年代里,南斯拉夫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是紧张的,其原因不在南斯拉夫,而在于西方大国的扩张主义野心和政策。它们反对南斯拉夫,一方面由于它没收了在南斯拉夫的外国资本家的财产而触动了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它们害怕南斯拉夫同苏联和东欧人民*国家建立密切的同盟关系。西方国家利用南、意边界问题和逃亡在国外的南斯拉夫反动派,对南斯拉夫施加政治、外交和经济压力,粗暴干涉南斯拉夫的内政。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企图改变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对外政策,确立它们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以防止所谓的“共产主义颠覆”和“威胁”。
西方大国利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边界分歧,即所谓“的里雅斯特问题”,制造危机,寻找干涉的借口。1945年5月2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突破德军的防线,解放的里雅斯特后,他们和盟军中的新西兰部队共同占领该市。但在6月中旬,在西方盟军的压力下,南斯拉夫军队被迫从该市撤出。
根据1947年2月10日的对意和约,南斯拉夫收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意大利占去的部分南斯拉夫领土,像里耶卡、扎达尔、拉斯托夫等地。但的里雅斯特城、卡纳尔河谷、戈里察、特尔日奇和靠近索查河下游的地区仍归意大利所有,有近20万南斯拉夫居民生活在上述地区。在大国的裁决下,的里雅斯特及其周围有争议的地区,暂时划为自由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监督的中立区和非军事区。这个面积为700多平方公里的自由区分为A、B两区。A区包括的里雅斯特城及其以西的一个狭长地带,由英、美军队共管;A区以南的地区为B区,由南斯拉夫军队控制。B区的绝大多数居民是南斯拉夫人,例如1950年4月16日在该区举行的选举结果表明,南斯拉夫人民阵线获得了89%的选票,而意大利天主教社会联盟仅得到11%的选票。
1948年8月20日,英、美、法三国不顾南斯拉夫的反对,单方面发表了三国声明,支持意大利对A、B两区的主权要求。对此,南斯拉夫政府发表声明,提出抗议,建议就的里雅斯特问题举行南、意两国之间的谈判。
西方大国还拒绝南斯拉夫1945年提出的修改南、奥边界和战争赔款的建议。从民族和历史的原因出发,南斯拉夫要求将奥地利境内斯洛文尼亚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并入南斯拉夫。因为在奥地利的科鲁什卡、格拉迪什奇和什塔耶尔斯卡地区生活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