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石刀、石箭镞外,还有汉简、汉文书、丝织品、木器、陶器、铜器、玻璃制品、古钱币等等。其中以晋代手抄《战国策》和汉锦最为珍贵。《战国策》手抄字纸的发现,比蔡伦在公元105年发明造纸术,仅晚一二百年,比欧洲人认为最古的字纸早上700年。出土的汉锦,色彩绚丽,花纹精致,上面绣着 〃延年益寿”、“昌乐光明”、“延年益寿宜子孙”等吉祥的字样,制作年代在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此外还发现了著名的“李柏文书”、“贵霜帝国”钱币等。特别是在楼兰古城东北白龙堆山坡上,发现的970枚唐代开元通宝,足以证实楼兰城直到唐代还繁荣兴旺,楼兰古道也仍然畅通无阻,风光无限。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2神秘的楼兰古城(1)
●
罗布泊地区主要古迹分布示意图,选自《文明》
楼兰王国位于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以西,距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的雅丹凹地之中,四周被沙漠、雅丹劣地和坚硬的盐壳所包围,人迹罕至,环境异常荒凉凶险。
楼兰城是楼兰国的都城,在丝绸古道上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处于亚州腹部的交通枢纽位置,是古代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往来西域的必经之路,各国的使节和商队经过这里时,都要在此暂做休息。“楼兰道”是连接内地与西域最便捷的通道,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的宝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保证了古丝绸之路的畅通。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楼兰就是西域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西汉时,楼兰的人口约有一万多人,士兵近三千,城内商旅云集,佛寺香火缭绕,东来西往的各国使团客商、僧侣游人长年不断,多种语言文字在这里交流,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在这条交通线上,“使者相望于道”,当时的楼兰城一年中接待的往来使团商队多时可达两千余人,少的也有五六百人。《汉书?西域传》记述:楼兰国“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
汉武帝时,为了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曾发兵攻打楼兰,俘虏了楼兰王,迫使楼兰归附汉朝。后来,楼兰一度被匈奴所控制,他们不断地拦杀汉朝官吏,劫掠商人。汉昭帝元凤四年(公元前77年),派大将傅介子率领军队,杀死了楼兰王尝归,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同时汉朝加强了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从此,汉王朝彻底控制了西域,楼兰古城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历史和灿烂的绿洲文化。楼兰王国的全盛时期,东起古阳关,西到尼雅河,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一带,而楼兰古城就是楼兰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有关楼兰的信息,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匈奴列传》,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写给汉文帝刘恒的一封信中提到了楼兰:“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国。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还有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汉时的盐泽即今天的罗布泊,说明当时楼兰和姑师两个国家,已经具有城市的规模和功能。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归来,在他写给汉武帝的有关西域的报告中,也提到了楼兰。但是,楼兰城具体在什么方位,史料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有关楼兰的文字资料在《汉书?西域传》中也见诸文字:“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万四千一百。”西晋时的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 7世纪时,大唐的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归来,看到楼兰“国久空旷,城皆荒芜” ,“城廊岿然,人烟断绝”的萧条景象,顿生沧海桑田之感慨,在《大唐西域记》中仅对楼兰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显然,楼兰当时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经济的繁荣。由房子的构造和出土的器物可以看出,城西是普通的民宅,城东是行政区和军事管理区,由此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