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页)
同陈诚来到了他的书房,进行密谈。
蒋介石交代陈诚:同美国的“协防”条约谈判,要力避僵局,要取灵活态度,对美方坚持的“协防范围只包括本岛和澎湖,不应将金门、马祖、大陈诸离岛列入在内”这一点,外交部,驻美大使在谈判中可以取低姿态,表示让步,可以满足美方要求,以求得“条约”能够尽早签署为惟一目标。
蒋介石这一回采取让步的姿态,令陈诚、蒋经国大感吃惊。毕竟这是谈判中实质性的一条,是已经僵持了多日,“寸步不让”的一条啊,而今,怎么说退便退了呢?
蒋介石并不理会他俩的惊疑困惑,没做进一步的解释,更没有揭示自己心上的那条底线,只给了他俩一个神秘莫测的哂笑。早年的“智囊”“文胆”戴季陶说过“国人党人只需要最高领袖一个头脑思考,吾辈只需信仰躬行”。在戴季陶这个教义熏陶下的陈诚和蒋经国当然不再深思深问,只有躬行实践了。
蒋介石还决定派儿子蒋经国再一次去大陈督察,要求刘廉一加紧完成一江山岛防御工事,督察加强官兵的军事训练和心战准备,下一次*再来进犯,必须做到能坚守三个月以上。要训导全体官兵,务必牢记:“只要做到了这一条,一切都会有办法的……”
蒋经国偕同美国顾问麦克里上校和心战部主任王升一行人,又一次来到了大陈岛。
拂晓时分,大陈防卫区司令刘廉一,陪同蒋经国一行人来到大陈湾军用码头,登上一艘油漆一新的炮舰,趁着海上初起的大潮,奔一江山疾驰而去。
炮舰在一江山岛东面的向阳礁停靠下来。向阳礁没有码头,只有一大块平台似的石板,供舰艇人员上下。蒋经国双脚一踏上石板平台,便受到了一江山岛防区司令王生明上校领着他的副手王辅臣,还有美国西方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和几位工程专家的迎候。蒋经国一见王生明,不待刘廉一介绍,便亲亲热热地呼叫:“嗳,王上校,我们的克难英雄……”
蒋经国再上一江山(2)
王生明浑身挺得像一尊石碑,右臂弯曲成了个大铁钩,嵌在大盖帽檐前,向尊敬的蒋主任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蒋经国将王明生的手臂抓过来,按在胸前,按得紧紧地,连声笑道:“辛苦了,辛苦了,诸位守岛将士辛苦啊!”
蒋经国待人的作风,依然是在苏联红军养成的那一套。他生性好客,尤其敬重他在政治部主任期间大力倡导和培养出来的“克难英雄”。一年前,王生明在台北警备部队任副师长时,参加了国防部举办的“克难英雄大会”,在受到蒋介石接见后,又被蒋经国邀到家中作客,“便饭招待”。应邀参加的还有空军飞行员、海军舰艇的水兵和潜水侦察英雄、炮手。
蒋经国在家里不戴军衔,不穿军服。只一身平头百姓打扮,他不向“克难英雄”训话,不行军礼,只在客厅里随随便便地坐满一圈,海阔天空地聊天,还忙着摄影、干杯,直弄得满座春风,欢声笑语。这个近乎百姓人家充满温馨气氛的聚会,给王生明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此刻,王生明在自己守卫的前线阵地上,迎接他的蒋主任亲临视察,内心当然格外激动,格外自豪了。他喜颠颠地阔步前行,引着蒋经国一行人沿着弯弯曲曲的岩石小路,向北一江山岛的制高点──203高地走去。
站在203高地,放眼一望,那环绕在北一江山岛的三道战壕,便轮廓分明蜿蜒盘绕地落进了蒋经国眼里:“你们的工程进展得真快啊!难得,难得,太好啦!”
蒋经国讲了句实话。他同国防部长俞大维初次来此时,这一江山岛只不过是两座光秃秃的小石山,岛上只有一些简陋的野战工事,几处供守岛官兵住宿的茅草窝棚,军官们也都拥住在美国制造的军用帐篷里面。5月间,父亲乘“峨嵋”舰来视察时,这两座小岛上正忙着赶修工事,满山上下尽是士兵的身影,到处都是乱堆的碎石,还有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给施工现场运送物资的船只,小岛上一片乱乱糟糟的情景。可如今,只不过两个月时间,竟成了一座壁垒森严的要塞啊!这真令蒋经国欣喜不已。
刘廉一眼见蒋主任高兴,便指着新构成的阵地来显示他从美国参谋学院学得的现代军事知识了。他报告蒋经国,他在这棱线、山腰和海岸三道抵抗线上,布下了4层火力圈。他用大陈本岛的榴弹炮,一江山岛的山炮构成第一层火力圈,用来对付头门山、田岙、鲠门岛和渔山西侧海面上出现的远距离目标。第二层火力圈由战防炮、机关炮组成,炮位摆在海岛前沿乐清礁、黄岩礁、海门礁、西山嘴村这几个突出部背后,专门对付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