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谁的盆盖?什么意思?当事人只好道明实情,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事情起因很多,也许是因为当事人懒惰,脾气不好,贪得无厌,也许是因为他妻子对性生活不满,还可能因为她反对他另娶新欢。如果丈夫领悟不了盆盖的意思,还会有专家对盆盖仔细研究,做出判断,丈夫参考专家的意见,请在场的人出谋划策。例如,盆盖上可能刻着三块石头,上面有一个煮饭的盆,所对应的谚语就是:“三块石头支一个煮饭的盆,婚姻给予女人三项权力(即衣、食、性)。”妻子的意思是说她对三项婚姻权力中的一项或多项不满。
这种极为特殊的交流方式具有独特优势。例如,她可以避免与初见盆盖暴跳如雷的丈夫碰面,因为信息被带到时她本人并不在场。丈夫碍于部落其他成员的情面,很有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这种盆盖交流方式表明,如果女人不得不处理关系到丈夫的敏感问题,出于策略考虑,她不愿意与丈夫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倾向于使用间接的方式。很多谚语证明,女人没有发言的机会。艺术性的菲奥特盆盖交流与其他非口语形式一样,借助除人的声音以外的其他谚语交流渠道,使它们所传达的信息更添一层间接性。
特 征(1)
谚语是言语的饰品。(波斯语)
谚语的表达程式和艺术技巧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而且由于谚语简洁凝练,其文体的相似性很容易识辨。世界各地谚语的某些表达程式似乎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Rorich and Mieder 1977:60)。以下是一些最常见的模式范例,本书使用的例子当然不外乎关于女人的谚语:
※A 是(像)B
一幢满是女儿的房子像一间装满酸啤酒的地下室。(荷兰语、德语)
漂亮女人是眼睛的盛宴,灵魂的寂寞。(菲律宾语)
妻子是(像)丈夫的防护墙。(希伯来语)
※A 不是(像)B
女人不是玉米棒,剥掉皮才能看到价值。(鲍勒语)
坏妻子不是好母亲。(西班牙语)
老婆不是祷告披肩,不喜欢了就可以换。(希伯来语)
※没有不B的A
没有不照镜子的妙龄女,没有不提意见的老太婆。(西班牙语)
没有不戴面纱的新娘,没有不嫉妒的女人。(拉迪诺语)
没有不迷人的女人,没有不喝酒的诗人。(巴西葡萄牙语)
※A 胜过B
蠢妻胜过破屋。(巴萨语)
与恶龙同住胜过与坏女人同住。(英国英语)
挨饿胜过吃猫食,受冻胜过穿旧裙。(汉语)
※若A 就B
若老太婆跳舞,就等于邀请死神入门。(德语)
若父不像父,女仍须为女。(汉语)
若女人不想跳舞,就说裙太短。(牙买加英语)
※引语俗语'10'
“尊重点!”得知自己怀孕的新娘说道。(奥罗莫语)
“靠运气不靠聪明。”拿着石头打狗却砸到丈母娘的男人说。(丹麦语)
“真理是硬的。”用《圣经》击中妻子头部的男人说。(弗里斯亚语)
谚语有简洁的形式、醒目的艺术手段、生动的韵律节奏和偏离日常生活的用语,因此谚语非常容易被识辨。谚语使用的艺术技巧数不胜数,在此只能讨论一些最为常见的技巧。谚语中出现的主要艺术语言有隐喻、转喻及明喻。本书第五章“意象的含义”将专门讨论这些极为普遍、数量众多的修辞手段。
不少谚语传达出完全相同的观点;这些谚语同义,但是这些相同的观点却是用截然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的。例如,谚语普遍认为世界上到处都是女人:
女人如鞋子,总是可以替换。(印度拉贾斯坦语)
女人如公共汽车,这一辆开走了,下一辆还会来。(委内瑞拉西班牙语)
一则米尼安卡语谚语如是说:“老葫芦也有用处。”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动物、身体部位和各种无生命的东西常常被拟人化,被赋予了思辨或行动能力。如“妈妈的背坐下来就犯罪”(基隆迪语);“唯见一把茶壶配五个杯,谁见一个茶杯配五把壶”(汉语)。
夸张也是一种有意思的修辞手段,如以下谚语所示,“千个女人,千张嘴”(阿散蒂语);“爱情可以使麻子变成酒窝”(日语);“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汉语)。
谚语通常由一句话组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